是孩子真的不專心?還是大人沒耐心?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  隨著新聞的報導,許多的父母都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「過動兒」。只要孩子只要精力旺盛、不喜歡坐在椅子、老是跑來跑去,這樣的憂慮就會開始在心裡萌芽。實際上,在醫療上並沒有所謂的「過動兒」,真正的學名應該是「注意力不足症候群」。其中,又以是否有併發活動量過高,而分為兩種「ADHD」和「ADD」。從此可知,活動量高並非是一個問題,最重要的是兒童是否可以「專心」在學習上面。

在診斷兒童是否是「注意力不足症候群」,在醫院中使用的是DSN-IV的診斷標準,其評估項目包含下列兩個向度:「注意力不足」與「過動/衝動」。讓我們跟著光光老師來一起做個小小的測驗,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問題呢?

 

注意力不足:

  • 無法注意小細節或因粗心大意使學校功課、工作或其他活動發生錯誤。
  • 在工作或遊戲活動中無法持續維持注意力。
  • 和別人說話時,似乎沒在聽。
  • 無法完成老師或家長交辦事務,包括學校課業、家事等。(非違抗性行為或因不瞭解而使得交代的工作無法完成)
  • 缺乏組織能力。
  • 常避免、不喜歡或拒絕參與需持續使用腦力的工作,如:學校工作或家庭作業。
  • 容易遺失或忘了工作或遊戲所需的東西,如:玩具、鉛筆、書等。
  • 容易被外界刺激吸引。
  • 容易忘記每日的常規活動,需大人時常提醒。

 

過動/衝動症狀:

  • 座位上無法安靜地坐著,身體扭來扭去。
  • 課堂中常離席。
  • 在教室或活動場合中不適宜地跑、跳及爬高。
  • 無法安靜地參與遊戲及休閒活動。
  • 不停地動(很像發動的馬達)。
  • 話多(經常不間斷地持續說話)。
  • 問題尚未問完前,便急著搶先回答。
  • 不能輪流等待(在需輪流的地方,無法耐心地等待)。
  • 常中斷或干擾其他人,如:插嘴或打斷別人的遊戲。

 

觀察以上所述行為必須持續六個月以上,如果在兩個向度都有符合六題以上,就有注意力不足上面的風險。實際上,就算是大人也偶爾會出現注意力的問題,更何況是還在發展階段的孩子呢?因此,最重要的並非是孩子在上述幾項有問題,而是「發生的頻率」和以及是否會「干擾到學校生活」。請不要過度專注於孩子的問題,如何協助孩子減少干擾其注意力的事物,才是父母最需要專注的事情。我們曾經都是天真的孩子,只是我們已經長大,但是我們也已經忘記孩子時期的我們。學習是慢慢地累積,注意力也是慢慢培養而成的,不能一蹴可幾。許多時候,必須要耐心的引導孩子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,而不是如同「警察」一般地盯著孩子,只要孩子一犯錯就加以處罰。這樣不僅讓孩子感到挫折,更會破壞親子之間的感情,反而更加抗拒學習。

在臨床上,光光老師看到許多並非是真正「過動兒」,但因為父母與孩子的作息不一致,反而導致許多生活上的衝突。每位父母都期望給孩子最好的,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,每當下班時拖著疲憊著身體,依然馬不停蹄地去接一個精力旺盛的孩子,這樣的精力不協調往往就會是衝突的開始。當我們對孩子的行為而失去耐心時,靜下來想一下:「是孩子不乖,還是我感到累了」。「處罰」並不能讓孩子的注意力增加,也不會消耗孩子過剩的精力,更不能改善你的疲倦與壓力,只是宣洩你一時的情緒。讓我們換一個新的方式,照顧好孩子之前,請先好好照顧自己,讓自己在接孩子回家前,好好的讓自己有一個喘息的時間,調整好你自己的精力與情緒,你將會發現孩子變得更可愛。請運用你的智慧調整好彼此的生活作息,運用你的耐心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,你將會很訝異孩子改變的速度是如此的快的。

「請不要將王建民,變成郭台銘」。孩子需要的是我們的引導,而不是矯正,了解孩子的特質,協助他發展出他的特質和專長,才是父母最需要做的事情。請不要將孩子視為是一個成人,他們還在發展和學習的階段,孩子需要你的了解與引導,而不是處罰與責備。請先照顧好自己,讓自己有充分的體力,你才會有足夠的耐心與智慧,引導孩子養成適當的學習習慣與人際技巧。

 

文章轉載自康軒945雜誌初階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