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是愛爭第一的孩子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  孩子總是愛爭第一,卻又輸不起,常常會讓爸媽覺得很頭痛。只要受到一點點挫折,就一副好像別人對不起他的樣子,常常就自己在那裡生悶氣的不願意被和。究竟是什麼原因呢?是孩子個性不好,還是故意不配合呢?其實,在不同的年齡時,我們處理的方式以不相同,我們一起來瞭解孩子的想法吧!

當孩子在三歲左右,急切地希望自己「長大」,可以和爸媽一樣的厲害,也因此往往會特別執著於「第一名」,好像一定要得到這個「稱號」,才能顯得自己受到認同。也因此,往往孩子就會出現爭先恐後的情況,特別是當有了弟弟或妹妹時,這個情況也就會變得很明顯。隨著孩子在團體生活的經驗增加,孩子開始學會分享之後,這樣的情況也就會漸漸的減少。而到了五歲時,孩子開始發展「自我控制」之後,可以壓制自己的慾望之後,才能真正達到溫和禮讓的表現。

其實,「總是要當第一名」,並不是一個問題,而是隨之而來的「人際互動」與「挫折忍受度」的發展,才會是真正的問題。如果只是用命令或規範的方式,壓抑孩子的「好勝心」,結果可能導致孩子對事情提不起勁,結果往往會變得很被動,這樣好嗎?我想這會是有父母都不願意見到的事情。也因此,如何引導孩子,也就變得非常重要,而不是單單是禁止而已。

每個人都期望可以得到別人的「讚美」與「認同」,對於凡事都想要得第一的孩子,更是如此。想要得到「第一名」是一件好事,但是必須要符合三個原則:

  • 等待概念:
    當別人還在做的時候,可以等待別人做完才離開的習慣。很多孩子明明是第一個做完,但是做完就自己跑掉了,所以被老師處罰,就是因為缺乏等待概念。因為對於規則理解上的錯誤,所以就導致衝突的發生。
    訓練:可以在吃點心時,讓孩子練習等待的時間,再漸漸延長。

 

  • 輪流概念:
    在團體遊戲的時候,必須記得誰先、誰後,然後才能依照順序出發。如果輪流概念不佳的孩子,不單單會記錯出發的順序,也可能會出現堅持自已要做最後一次而生氣情況。
    訓練:可以讓孩子練習發撲克牌,看看是不是可以發的準確,自然就可以練到輪流概念。

 

  • 挫折忍受:
    當在遊戲中可能會失敗時,還是可以繼續的一起玩下去,直到遊戲完全結束。如果挫折忍受度不佳的孩子,可能會因為可能會失敗,而出現賴皮、破壞遊戲的行為,結果就導致同學不喜歡和他一起玩的情況出現。

 

轉載自TOP945康軒學習雜誌【初階版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