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要將「母語」當「外語」學習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  在這個「雙語教學」盛行的時代,爸媽們在教導孩子的同時,常常受到了「外語教學」的影響,但卻不自覺。我們究竟是在教孩子學習「母語」,還是在學「外語」呢?

「語言」最大的功能是「溝通」,一個善於說故事的人,一定也善於引導別人的想法,而更容易說服別人、獲得別人的關注與讚美。「語言」不僅僅在表達,更與孩子日後的領導能力有關,對於兒童發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課題。但是,重點應該是「表達」與「組織」,而不是「背單字」不是嗎?

我們為何很急著教導孩子「認字」,買了一大堆的「識字卡」,從小要求孩子坐在桌前「學習」。由於大人的不安全感,覺得孩子只要字認得越多,以後學習也就會越好。其實,「字」並非是中文的最小單位,「詞」才是最重要的關鍵。孩子認識很多的「字」往往讓爸媽非常高興,但是當一大堆字結合在一起時,卻沒有足夠的「詞彙量」來協助時,讓閱讀文章讀的不是文章而是「密碼」。就像是一篇英文,即便你查完所有的單字,清楚地記得每個字意義,但是為何會讀得很辛苦呢?

四、五歲的孩子就可以拿著書本念讀出來,會讓爸媽感到非常的驕傲。但是,如果我們只著重在「識字量」的多寡時,這不是幫助孩子,反而可能害到孩子。大量識字的孩子,在國小一、二年級時,可能有超乎同學的能力,但是優勢很快的就會過去。等到三、四年級開始要閱讀時,常常就會出現問題,因為他們已經習慣「讀字」而不是「讀書」,結果反而無法學會「閱讀推理」的樂趣。請不要將「母語」當作「外語」來教,一個字一個字的背,結果花了一大堆時間練習,卻讓孩子越學越混淆了。

在語言發展上,與其花費大量的時間來「認字」,不如多多練習孩子的「表達」。請放下你的「識字卡」,多多跟孩子說說故事,引導孩子的想像力。趁著孩子年紀還小,有空可以出去玩時,多多增加孩子的生活經驗,擴大孩子的視野。週末出遊時,更可以透過巧妙的安排,讓書本上的內容跟真實世界相結合,使孩子可以親身的參與操作,藉由身體感官的輸入,更容易創造深刻的「記憶點」。讓孩子在快樂的情境下,自然也就記憶深刻,又哪裡需要使用識字卡,來反覆的練習呢?

「母語」也就是媽媽的話,放慢你急促的腳步,認真地看著孩子的眼睛,你跟孩子說得越多,孩子也就會學得越快。每天固定準備的十五分鐘的時間,帶著孩子說故事、念繪本,有機會也讓孩子念繪本給你聽,透過聊天分享想法,藉由你的陪伴與引導,這並不需要使用特殊的工具和高深的知識,而是要你全心全意地陪伴他,只有「你」才是唯一最重要的關鍵,其他都是輔助而已。

 

本文轉載自親子天下Baby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