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最近看了一本書,超值得推薦給國小高年級的孩子喔!書名是「用手走路的發明王」。 書中的中有一個觀點,真的有打動我:「發明的第一步,不是知識,而是同理心」。
許多偉大發明家,並沒有高深的學歷,也沒有淵博的知識,為何卻可以創造出偉大的發明。我們最常說的,就是因為他們比較「努力」。這個觀點倒是有點奇怪,沒有正確的目標,似乎再如何努力好像沒有多大的用處。
透過真正的發明家的現身說法,他認為最重要的是「同理」。因為能「同理」別人的困擾,希望可以幫別人解決問題,才能找出問題的核心,並且想方設法的克服一道一道的難關。知識不足可以學習,技術不夠可以磨練,材料不行可以尋找,唯一唯一無法替代的就是你的「想法」。
「發明」不是因為你有比別人更多的知識、更高的智慧,而是你有一個「想法」。有想法的人很多,發明出來的東西也很多,但是為什麼最後改變生活的卻很少呢?因為只有你需要並沒有用,而是大家也都需要才行,不是嗎?不然發明,只是一個人的「勞作」而已。
最近,非常流行STEAM教育,在暑假期間更有許多夏令營,帶著孩子學科學、玩數學、做機器,學習創造出不同的作品。透過遊戲與互動中,讓孩子學習當一個「小創客」,真的是非常有意思的活動。但倘若這些學習都是技巧上的學習,而不是出自於內心的想法,也就沒有真正的打到核心問題。
科學是理智的,但不是無情的。除了科學思維之外,更要培養孩子的「感受」。就是要先能同理的感受,才能在生活中察覺別人的困難,並且轉換成發明的動機。相反地,如果一個人一點感覺也沒有,又如何能找出一個大家都需要的東西呢?就算是最後努力做出來,最後應該也是乏人問津的,不是嗎?
改變世界的發明,常常是源自於一個「簡單的想法」。問題是為什麼我們想不到呢?因為,想法不是憑空而來,而是察覺別人的需求,同理別人的感受。 你想要當個發明家嗎?請先學會將心變得柔軟,學會觀察別人,找出別人的困擾吧!
真得很推薦,在暑假期間給大孩子們看一下。透過真實人生的故事,更容易說服孩子接受,但請不要趁機說教,又把孩子訓了一頓。就讓孩子自己閱讀中,自己慢慢用心的感受吧!或許孩子當下並沒有感覺,但是有一個印象之後,多年之後當他想起時,也就會自己再慢慢細讀了。
本文轉載自親子天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