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「攻擊行為」不一定是孩子脾氣壞,或是很暴力,有時可能是因為孩子太過「害羞」。不是你看錯了,真得是害羞,害怕跟別人一起玩所導致的。
「攻擊行為」因為目的性,可以分成「情緒性」和「工具性」。前者是由於情緒暴躁,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;後者是攻擊行為當作工具,已達到期望的目的。 在四歲以前,絕大多數的攻擊行為都是「工具性」的。要減少孩子的攻擊行為時,最好的方式不是處罰,而是教導孩子用更好的「工具」。
在前一陣子,碰到一位三歲大的小男孩,跟同學玩的時候常常會有攻擊性,搞到老師和爸媽都頭痛不已。在他玩汽車時,有一個小朋友很開心的走向他,對他微笑的說:「可以跟你一起玩嗎?」
這小男生卻連頭都不轉,完全不看他的說:「你是笑屁啊~」
當場不只是小朋友被嚇傻了,連在旁邊的我也呆住了。還好這位小朋友個性很好,自己就默默走到旁邊,去找其他的小朋友玩,一下子就忘記了。(當然這個小朋友是特別挑選,請他來幫忙的,如果是一般情況下肯定會吵起來)
我仔細觀察那個小男生,當別人轉身離開的瞬間,居然呼出一口長氣,顯露出一副「鬆了一口氣」的表情。其實,他不是在「生氣」,而是揮舞「蒼蠅拍」。對他而言,要跟人一起玩是一件可怕的事情,他只想要自己一個人玩,不想要別人加入。
而「你是笑屁啊~」這句話,是他試過最有效的方式,只要一說,不是他被大人架走,就是別人哭著離開。反正不論是哪一種,對他都是好結局,因為別人就會不見,他的目的也就達到了。 不知不覺的,他就把這句話當作一個「工具」,就像是「蒼蠅拍」一樣。
問題的根源,不是孩子愛生氣,所以使用高壓的用處罰、打罵,基本上也沒有多大的用處,因為孩子卡住的是:別人一起玩的焦慮感。所以,幫孩子先找到一個個性溫和的好朋友,讓孩子熟悉如何和別人一起玩,等到焦慮消失了,孩子自然也就會改變了。
孩子需要的不是責備,也不是包容,而是爸媽用心的理解,並且運用智慧的引導。先了解孩子,才能協助孩子。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,需要你用心地去看,仔細的去聽,從線索中察覺,才能幫孩子走出問題。
本文轉載自親子天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