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為什麼總是很急很衝動?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許雅晴 老師

  

孩子:「媽咪你看那個好像很好玩耶!」
媽媽:「寶貝我們一起去吧!記得只能用看的……」
媽媽:「我還沒有講完話耶!等等!不要跑得這麼快!不可以碰那個!……」

日常生活中,是不是很常出現上述的對話呢?孩子總是還沒聽完爸爸媽媽說的話,就急著跑過去看,或是想到什麼就要馬上去做,都沒辦法再多等任何一秒鐘,怎麼會這麼急又沒耐心呢?

 

首先,我們一起回頭想想看,是不是當孩子想要什麼東西時,我們總是馬上就拿給他呢?如果孩子每次都能立即獲得滿足,那自然練習等待的機會就少了,所以以後當孩子想要達成任何目的時,很容易會急著想要馬上執行,就可能會出現直接碰觸商品或是還未經過同意就玩起玩具等情形。因此,為了讓孩子能慢慢培養出等待的能力,爸爸媽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減少馬上滿足孩子的情形,多創造一些練習的機會,並用具體的時間讓孩子知道需要等待多久,避免一直說等一下,以免孩子因為不知道到底要等多久而不願配合。例如:當孩子請大人拿東西時,可以請孩子先坐在椅子上數到10秒,數完再拿給孩子,並逐漸增加數的秒數,如此一來,就可以慢慢拉長孩子等待的時間。

那問題又來了,爸爸媽媽一定覺得很奇怪,為什麼總是要一直提醒孩子,難道不提醒他們就無法控制自己的衝動?而這主要會和孩子的年齡相關。自我控制這項能力,在五歲之前主要是外在控制,藉由外在環境去協助孩子控制自己的行為,孩子們會需要大人們幫忙制定規則,並制止或是轉移他們的注意力,讓他們能夠去配合需要遵守的規範。例如:孩子看到商店中想要的商品很容易就會想要直接拿,需要爸媽提醒他才會想起不能這麼做,甚至需要爸媽直接帶他到店外等待,才真的能忍耐不要去拿商品。等到大約五歲之後內在控制的能力才會開始發展,逐漸從外在的控制轉為內在的自我控制。這時孩子已經知道基本的生活規範,並且會想要試著控制自己去配合規範。例如:在午休時間時,即使自己還想玩玩具,也沒有很想睡覺,但孩子也會和大家一樣躺在自己的位置,而不會一直玩玩具或跑來跑去。

而與上述能力相關的腦區─大腦的前額葉皮質,就是做為控制的中心,負責控制衝動與決策行為等高階能力,也是大腦中最晚成熟的皮質,大約直到二十五歲後才能真正成熟。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所提供的「環境」很重要!為了讓孩子有機會練習等待與控制自己的衝動,爸爸媽媽在家可以多和孩子一起玩疊疊樂、123木頭人、老師說,以及音樂節奏等遊戲,幫助孩子在遊戲中學習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