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寫字,我們搞錯的地方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孩子不喜歡寫字,可不是一件小事。

在多年來的臨床經驗告訴我,在低年級時爸媽可能可以包容,但隨著年紀漸漸增加,衝突也越來越加劇烈。一直到高年級時,甚至會誘發出情緒困擾,但是真正歸根究底,卻發現關鍵還是抗拒寫字。因此,爸媽更應該趁著低年級功課量不多時,加緊訓練才是最好的方式,而不要錯誤期待長大就會好。

練習要有一個方向,而不是土法煉鋼。其實,我們之所以與孩子有如此大的衝突,主要是我們對於寫字有三個的「誤解」:

(一)多寫就會好:

和想像中的相反,很多抗拒寫字的孩子,並非是在低年級時字寫得少。因為我們相信只要「多寫就會進步」,反而導致孩子的手部肌肉受傷,使得孩子因疼痛而抗拒寫字。手功能可以細分成許多不同的部分,例如:手弓、虎口、掌內分節、掌內動作…..,當其中一、兩項有問題時,會使用其他方式來代償。因此,大量拼命的寫字,養成兒童不適當的握筆習慣,反而導致日後寫字的困難。

(二)他很會畫圖:

因為畫圖和寫字都需要拿筆,我們常將兩件式劃上等號。事實上,寫字運筆需要靈巧的手指動作,畫圖需要靈活的手腕控制,使用完全不同的動作模式。簡單來說,畫圖時手腕必須動,但寫字時手腕動來動去,卻會導致寫字忽大忽小,當然也就寫不好看。當孩子畫圖很漂亮,卻不喜歡寫字時,不要再誤會孩子,而是去訓練手腕的穩定度。

(三)長大就打字:

在成人的世界中,打字佔大部分的時間,寫字反而比較少。所以,爸媽常會認為「不喜歡寫也沒關係,反正長大打字就好……」。但是我們卻忘記,中文是一種「象形文字」,在記憶時不只要看,更需要依賴寫出筆順,也就是「動作記憶」才能完成。如果孩子連拿筆也懶得,在生字記憶上當然也就會有困擾,到時怪孩子不用心讀書。此外,在學校生活中,超過80%以上的活動都與書寫有關。當孩子大腦很聰明,但是手卻不給力,當然也就更容易出現情緒波動,甚至在課堂上與老師出現爭執。

 

當孩子不願寫字或寫字慢,不要先入為主的幫孩子貼上的標籤,覺得孩子就是不配合,擔心孩子不喜歡學習,是不是心理壓力太大。放下我們對於孩子的誤解,讓我們從「生理角度」出發,認識手部動作的十二個關鍵:慣用手、 手弓穩定度、 拇指獨立動作、虎口穩定度、手指獨立動作、掌內分化、掌內操作、手眼協調、觸覺區辨、視覺知覺、書寫姿勢、正確握筆。

你有沒有發現上面的關鍵,你每一個字都認識,但卻沒有幾個搞得懂呢?不用擔心,光光老師將在接下來的專欄中,分別跟爸媽仔細說明,幫助你可以更容易地理解,並且適時地協助孩子。當你真正理解以後,你將會對孩子有不一樣的理解與包容,也才能適當地引導孩子長大。

此外,爸媽需要注意精細動作的肌肉是很容易疲累的,因此更需要每天分量而多次的練習,才能幫孩子寫字打好基礎喔!

 

 

本文轉載康軒初階學習雜誌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