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有些孩子經常用完物品就隨處放,不僅自己要用時找不到,也會造成下一位使用者的困擾,父母該如何要求孩子培養「物歸原位」的好習慣?
不要小看「物歸原位」這個小動作,在家裡孩子東西亂放,反正有爸媽會幫忙收拾,一點也沒有問題。但是將場景換到學校裡,大家需要共同使得的工具時,這樣的隨意舉動可能就會惹出小麻煩。甚至會導致孩子在人際上的困擾,但自己卻一頭霧水的搞不清楚狀況。也因此,爸媽在家裡一定要注意,孩子用完東西會不會物歸原位。
當然「物歸原位」不只是需要習慣,也與「衝動控制」和「空間概念」兩種能力有關。「衝動控制」不佳的孩子,一做完就急著跑掉而沒有收拾,這時可用「條列化步驟」的方式來協助;「空間概念」不佳的孩子,是記得要放回去,但卻搞不清楚要放在哪裡,常常會放錯位置或待在原地尋求協助,這時可用「視覺化標示」來協助。但不論是哪一種培養方式,絕對不包含不停的抱怨孩子,覺得孩子明明可以做到,為什麼就是不好好做……..。
讓我們用三個方式來協助孩子們,漸漸培養出物歸原位的好習慣:
(一) 借還經驗
現在孩子生得少,不僅是擁有的東西很多,更缺少「共同使用」的經驗。即便是自己的東西不見了,反正也沒有太大的問題,只要叫媽就可以解決。「物歸原位」更多的重點不是整理和收納,而是公德心,不要麻煩到別人。也因此,爸媽需要增加孩子「借東西」的經驗,將部分物品的所有權放在爸媽身上,孩子「借」去用要記得「還」回來。如果孩子這步驟都不能做到,那要孩子可以將自己的東西物歸原位,基本上是很困難的喔!
(二) 視覺標示
觀察一下身邊的滅火器,是不是除了有文字標籤之外,在地板上還貼著一個「框框」,提醒著一定要放在那裡。視覺化標示,通常是用一個工具的「輪廓」,一來提醒使用者要擺放正確,二來一眼就可以看出有少什麼東西。爸媽可以先從家裡開始,在需要歸位的物品上,在擺放的位置是貼上指標、框框、輪廓貼紙……,藉由視覺提示來幫助孩子更容易歸位。
(三) 空間詞彙
如同前面所述,空間概念不佳的孩子通常也很容易出現無法正確歸位,因為無法正確記憶位置。因此在空間詞彙的練習也就很重要,練習上又可以分為兩種:一爸媽使用口語描述物品位置,不給予視覺提示看孩子是否可以找到物品;二讓孩子將物品收起來,練習用口語描述說出物品位置,看別人是否可以找到。將這個練習變成一個「藏寶遊戲」,孩子通常都會非常有興趣喔!
「物歸原位」不僅僅是讓自己方便,更是為了讓別人方便。這一個小小的習慣,不僅僅只是找得到東西,對於孩子在人際互動上也有重要的影響喔!
本文轉載康軒初階學習雜誌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