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孩子什麼事都要人幫忙,不然就拖拖拉拉的不肯做。最頭痛的事,孩子也不是真正做不到,就只是要人陪在旁邊。有時候覺得孩子年紀還小,也就常常幫他做。但是孩子已經是小學生,還是一直那麼的依賴爸媽,一點也不獨立,這樣長大會不會有問題呢?
出生率逐年降低,現在孩子越生越少,當然也越來越被疼愛。近年來更有一新穎的專有名詞「媽寶」,用來形容尚未獨立的成年人,也給爸媽們帶來更多的焦慮,應該如何在給予愛與關懷和培養獨立自主之間保持平衡。
其實,「關愛」和「獨立」之間並不衝突;「獨立」和「孤獨」也並不是同義詞。一個「獨立的人」,可以完成自己手頭上的工作,但並不表示他不喜歡交朋友,不是嗎?「獨立」是指可以為自己的行為負責,而不是斷然離開家裡的照顧,不再連絡,也因此爸媽不用擔心孩子學會獨立後,就跟爸媽不親,那一直都是我們的錯覺。
只是和爸媽想像的不同,孩子是否獨立,並不是想不想做的問題,而是能不能做到……..。關鍵在於我們有沒有先幫孩子培養出,三個基本能力:
(一) 期許長大
因為有現在做不到的,長大才能去做,也因此孩子才會期望長大。不論是想要去做雲霄飛車,一定要到身高120公分;或是三年級就可以使用自動鉛筆…..正是因為現在有沒辦法做,長大才可以獲得,孩子才會迫不及待的長大。這樣的期望也正是孩子努力想要長大,學會獨立的關鍵點。問題是我們有沒有給予孩子期待長大的「目標」呢?還是所有的一切都讓孩子想做就做呢?
(二) 自我照顧
獨立不是想不想做,而是能不能做到的問題。如果孩子連穿衣服、收書包、吹頭髮都需要協助,當然也只能「依賴」別人,自然也就很難獨立。其實,孩子的工作並不是一直讀書,而是先能學會好自我照顧的能力,這些才是獨立自主的基本功。如果孩子連吃飯都需要人餵,你又如何要求他自己寫好作業,難道拿湯匙會比拿筆寫字還要難嗎?
(三) 時間概念
可以自行完成,不需要別人提醒,才是獨立自主的關鍵。但有趣的是,我們卻常常忽略「時間觀念」的重要性。許多爸媽都因為不停提醒孩子而生氣,懷疑孩子為何不能自動自發,但卻沒有培養孩子在「固定時間」做特定事的習慣,例如:下午兩點要坐在書桌上……等。在國小低年級時,趁著學業還不重,培養出孩子固定的工作時刻表,才是養成孩子獨立自主的關鍵,而跟爸媽是溫柔或嚴格並沒有多大的關聯性。
關愛不是無條件的付出,而是細心的安排與規劃。孩子不會因為你的疼愛而變得依賴,關鍵是有沒有做到上述的三個「基本原則」喔!
本文轉載康軒初階學習雜誌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