責任感~為自己的言行舉止負責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 

有個孩子不小心碰倒商店架上的花瓶,碰的一聲花瓶碎了,家長急忙向店員道歉,連聲抱歉自己沒管教好孩子。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,但教導孩子負責任不嫌早,從小養成孩子的責任心要如何做呢?

保護孩子是爸媽的天性,但是過度保護也是一種傷害。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言行不責,也是有一個的前提,不會危機到安全。如果對於無法自我保護的小小孩,只用自嘗惡果的教養,肯定到時被逞罰的反而是爸媽。也因此,對於四歲以前的小小孩來說,爸媽細心的呵護也就非常重要。

隨著孩子長大,爸媽也要學會放手,孩子才能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,進而培養出責任感。責任感並不是靠口頭說說,而是必須要有三個前提:

 

(一) 自我照顧
責任是對自己的負責,因此必須從生活自理來開始,不論是自己穿衣服、綁鞋帶,這些再簡單不過的小事情。如果小事都可以依賴爸媽,大事情又如何要求孩子要自己做。只有當孩子可以對小事負責,孩子才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。當孩子五歲以後,盡量少幫孩子做事情,也就是在幫孩子培養責任感的基石。

(二) 適當限制
給孩子適當的限制,和孩子明訂長大可以做什麼。給予限制不是要剝奪孩子的興趣,而是給予孩子一個「期待」,讓孩子期待快一點長大。如果孩子不能把眼前的事情做好,就還不能去做下一件事情,這樣的壓力存在,孩子自然會將你給予的工作做好。現在孩子為何越來越沒有責任感,主要就是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,每一件事情都蜻蜓點水的做一下,卻沒有一件可以做得好,當然也就無法對事物產生責任感。

(三) 面對失敗
失敗是一種討厭的感覺,當然也就很容易出現逃避。責任感也與孩子的挫折忍受度有關,如果孩子玩遊戲玩到一半,只要一輸就會破壞遊戲,自然也無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,更何況是要他去和別人道歉。爸媽可以先從規則遊戲,不論是下棋、桌球……等讓孩子先學會如何面對失敗的感覺。當孩子已經可以控制情緒後,爸媽可以在帶著孩子練習如何道歉,最初可能需要適當的演練,讓孩子有幾次的成功經驗,再讓孩子放手自己做。

 

責任感,並不是隨著年齡長大就會出來,而是由於我們給予孩子信任,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而贏得的。我們是否給予孩子贏得信任的機會,才是孩子能否學會責任感最關鍵的原因喔!

 

 

本文轉載康軒初階學習雜誌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