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孩子的動作慢吞吞,不論是做什麼就是慢半拍,就算是已經急著要出門,就還是一樣悠悠哉哉的,真是叫人看得都覺得著急。這是孩子不專心、不認真嗎?可能不是,而是孩子在「動作計畫」未成。
對於有「動作計畫」困擾的孩子,在學習一項「新」活動時,常常因為無法將老師或父母的口語指令,有效率的轉換與組織,導致無法做出相對應的動作表現。所以,常常需要看到別人的動作後,才能搞懂到底要做什麼,也因此動作常常就會慢吞吞。因為如果別人沒有做給他看,他就搞不懂自己現在需要做什麼,也不知道要怎麼做。所以就會出現呆呆著在旁邊看別人做,但是自己卻沒有任何動作的情況。
所謂的「動作計畫」,就是計畫執行一個活動的能力,也是「問題解決」能力的基礎。「動作計畫」需要由「身體界線」與「順序概念」相互結合後,才能做出有效率的組織與計劃,並且順暢的執行。相反地,不論是那一樣出現出現困擾時,孩子就無法有效率地組織出一個計畫,自然導致孩子的動作緩慢,而變得慢吞吞了。下面我們就來認識這兩種能力:
(一) 「身體界線」
「身體界線」,就是察覺自己身體與周邊物品的相對位置的能力。就像當我們在開著車需要路邊停車時,如果能充分地掌握車子的大小,要路邊停車也就會將當的方便。相反地,如果你原本是開小轎車,突然今天換開一台休旅車,由於車子大小突然的改變,就會覺得很難將車子停進停車格裡面,只好將頭不斷地伸出窗外。同樣地,如果是身體界線不佳的孩子,往往因為無法準確地掌握自己身體的範圍,所以就必須要不停地依賴眼睛的協助,不然就很難做出正確的動作,所以導致動作品質不佳或動作緩慢的情況出現。當孩子碰到這個困擾時,可以多多鼓勵孩子去玩攀爬架、繞障礙跑、墊上運動等活動,藉由遊戲的過程讓孩子熟悉自己的身體範圍,進而達到增加的身體界線的發展。
(二) 「 順序概念」
「 順序概念」,也就是按照一個一個的步驟來持行活動的能力。順序概念不佳的孩子,在記憶時常常只會記得要做哪些事,但是卻忽略的事情的先後順序,結果常常就會是做得越多,反而錯得越多。這些孩子往往在活動超過四個步驟時,就會出現先後順序顛倒的情況,因此需要不停地看同學的動作,才能知道自己倒底做得對不對,所以往往都會等到大都快做完了,他卻才正要開始做的情況。對於這些孩子在教導上,最好的方式是提供直接的示範,並且盡量減少口語指令。對孩子而言,當你越是解釋的越多,無意之間卻也增加了更多的步驟,反而會讓孩子感到更混淆,結果往往和你期望的相反,孩子不是會搞得更清楚,反而會做得越來越慢。當孩子碰到這個困擾時,可以多多鼓勵孩子去玩跳格子、數字覆誦、串手鍊、打擊樂等活動,藉由遊戲的過程讓孩子練習對於順序序列的記憶,自然也就可以增加孩子的順序概念。
在協助這些孩子時,抱怨或責備往往只是大人在宣洩情緒,對孩子是沒有幫助的,反而會增加孩子的焦慮,結果導致孩子越來越不敢嘗試,結果動作又變得更慢。也因此,協助孩子的第一步,就是先放慢自己的步調,並且依序地幫孩子練習出良好的「身體界線」與「順序概念」,之後孩子的動作就會越來越順暢,越來越快了。
本文轉載康軒初階學習雜誌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