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孩子說話老是結結巴巴的,越是提醒卻變得越嚴重;說話發音不標準,常常被同學取笑,所以常常悶悶不樂,變得越來越內向。當孩子有說話不流暢的困擾時,父母與老師常常是越提醒,孩子卻越來越是嚴重。常常讓父母感到焦慮而不知所措,到底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呢?
事實上,「口吃」經常會發生在孩子的身上,特別是在兩歲半左右,這是一個發展的過度階段,也因此父母請不要過度的擔心。這主要是因為孩子突然學會大量的詞彙,因此大腦想得太快,但是嘴巴和舌頭卻跟不上,所以才會導致說話結結巴巴的情況出現。這時,千萬不要一直提醒孩子,更不要糾正孩子要他說清楚,那樣反而會導致孩子口吃的持續時間。相反地,這時應該盡量鼓勵孩子講話,並且正常地與孩子對話,當他能越來越熟練地控制舌頭和呼吸時,口吃的情況也就會漸漸地降低。
在研究文獻上,「口吃」常會與孩子是否曾經改過慣用手有關,特別是在小男生。也因此,左撇子的孩子被要求改為右手寫字時,如果出現口吃的情況時,我們往往就會建議父母盡量不要改為右手,以免導致日後口吃出現的風險。基本上,在孩子五歲之前,如果孩子有暫時性「口吃」的情況,父母往往不需要過度的擔心。
然而,基本上當孩子五歲以後,如果還有「口吃」的情況,那就必須要特別的注意。首先,應該要分辨「壓力」與「結巴」之間的關係。如果孩子平常說會都很順,但是需要上台、比賽等有「壓力」的情況,「結巴」的情況會變得嚴重。這往往是因為焦慮,導致孩子在說話和換氣不順暢,所引發出來的困擾。也因此,協助孩子最好的方式,就是「降低壓力」和「減少提醒」。相反地,越是提醒孩子「慢慢說」、「不要急」,往往會導致孩子更加的焦慮,反而導致孩子說話更不流暢。
相反地,如果無論有無「壓力」,孩子說話就是不清不楚的,那可能就會是「構音障礙」。這往往與孩子在舌頭動作的靈巧度有關,因為孩子無法將舌頭放置於口腔內適當的位置,因此導致發音受到干擾,往往就會導致孩子說話ㄐ、ㄑ不分,ㄘ、ㄙ混淆的情況。在經驗上,這往往和孩子挑食,喜歡吃澱粉質(麵包、餅乾)的食物有關。由於,食物總類過度單純,也因此在用餐時舌頭往往不需要反覆的翻轉來將食物變成食糰,只需要用口水將澱粉融化,然後吞下。所以,舌頭動作的練習機會比較少,導致動作的不協調,進而導致發音不準確的問題。改善孩子飲食的習慣,增加食物的複雜度會有很大的幫助。
協助說話不流暢的孩子時,請做到「三要」和「三不」的原則。
「三要」:
- 要聽孩子說話的內容,不要刻意注意孩子的表達。
- 要放慢你說話的速度,讓孩子模仿你說話的速度。
- 要習慣重述孩子的話,確定你了解孩子所說的話。
「三不」:
- 不要強調「放輕鬆、慢慢說、別急、想好再說」。
- 不要模仿孩子說話的方式,會打擊到孩子的自信。
- 不要急著幫孩子把話說完,會影響他表達的意願。
幫孩子最好的方式不是提醒,而是從調整我們自己說話的速度開始。讓孩子自然而然地模仿,說話的節奏與呼吸,才是協助孩子最好的方式。如果孩子說話的流暢度,已經影響到孩子的自信心時,這時建議父母可以安排語言治療師的協助,而不要過度擔心或是不停提醒孩子。很多時候,孩子的問題並不嚴重,只是需要稍微的調整與適當地練習就可以了。
本文轉載康軒初階學習雜誌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