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孩子常常發出一些奇怪的聲音,就算是提醒也沒有用,有時反而越講越故意。在上課的時候,更是三不五時的發出聲音,而干擾到其他的同學,究竟是什麼原因呢?又如何能幫助他呢?
「發怪聲」與「愛說話」不一樣,前者是沒有意義的聲音,像是在讀書時一直用鼻腔發出嗡~嗡~的聲音。相反地,後者則是有意義的聲音,多是由於衝動控制不佳,所以會想要跟同學說話。然而,這些聲響的確都會干擾到教室秩序,也讓孩子陷入被告狀的困擾當中。讓我們從不同的「怪聲」,進一步地找出真實的原因吧!
(一) 叩叩聲:
常常是因為搖晃桌椅而出現的聲音,往往是因為喜歡將身體撐在桌上,或是身體界線不佳,所以導致出現的聲音。孩子因為背部核心肌肉力量不佳,所以無法乖乖坐好而出現的問題。在臨床上也是因為桌椅尺寸太小,而導致不停發出聲音的情況,給予較重的桌椅組來減少搖晃,或是加大桌椅之間的距離,將可以有所改善。
(二) 清喉聲:
孩子將常會出現咳嗽、清喉嚨、低吼的聲音,與孩子有過敏或上呼吸道的問題所引起的。此時,爸媽就必須要避免孩子喝冰水,以減少刺激以免誘發咳嗽。但是如果同時又有反覆眨眼、扭頭的小動作時,就必須要注意是否為「妥瑞症」風險。「妥瑞症」是由於「壓力」所誘發,也因此越是提醒或處罰,反而會導致不自主發聲的頻率增加,所以常常在大考前會變得比較嚴重。幫孩子減少壓力來源,將可以有所改善。
(三) 嗡嗡聲:
常發出像哼歌的嗡嗡聲,或是自言自語的情況,則往往是因為「音韻區辨」問題有關。低年級的孩子,因為閱讀策略尚未成熟,部分孩子必須要透過朗讀出聲音,透過聽到自己說出來的話,才能準確的斷句、理解。也因此,往往就會出現不停發出嗡嗡聲的情況。此時,過度強調安靜、不准說話,反而會導致孩子日後對於閱讀失去興趣。也因此,建議在閱讀時,可以採用全班一起朗讀的方式,就可以減少干擾行為。
最後,還有一種情況是「Call Attention」,也就是孩子想要吸引其他的目光,所以出現發出聲音的刻意行為。這些孩子在同儕中通常相對比較弱,也因此無法融入團體,甚至在分組時容易被孤立,也因此會出現故意搗蛋、搞笑的方式,以期望可以被他人注目。正因為期望獲得注意,這時候使用「忽略法」不予以理會,甚至要求其他同學都不要理他,孩子反而會陷入更大的孤立焦慮,反而會發出更大的聲音來干擾同學。此時,幫孩子找到一個可以當「小幫手」的角色,讓孩子有存在的價值感,當從正向行為獲得注目後,孩子刻意行為自然就會漸漸的減少了。
仔細的觀察、細心的分辨,當你越瞭解孩子,問題也就越容易地解決!請不要當孩子表現不好時,就立刻貼上不乖的標籤,而是要耐心地找出隱藏在後面的原因。帶孩子不是單單地「講大道理」,也不是一昧的「高壓處罰」,唯有找出真正的原因,才能適當給予孩子們所需要的協助。
本文轉載康軒初階學習雜誌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