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私的孩子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 

孩子很自私自利,都不會為別人考慮,只要自己喜歡的,就想要據為己有。明明東西非常多,自己也都吃不完,就是一點也不肯跟別人分享。真讓爸媽擔心,孩子如此自私,在學校裡會不會被同學們排斥呢?究竟應該要怎麼辦呢?

首先,我們必須要先說一個觀念,對於不滿五歲的孩子,請不要幫孩子貼上「自私」的標籤。這不是在幫孩子說好話,也不是在安慰父母,而是在兒童發展的角度來看。在五至六歲時,孩子開始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「慾望」,並且學習如何察覺他人情緒,但是由於尚未成熟,所以很容易出現「自我中心」的行為。也因此,往往需要靠大人的提醒,才能了解自己行為對於別人的影響。也因此,在這階段時,我們要引導孩子分享,但請不要把「自私」這個標籤,貼在孩子的身上喔!

我們常常以為「自私自利」的相反就是「大方」,而硬是要孩子跟別人分享,其實應該是指「同理心」的發展。「自私自利」就是凡事只想到自己,只要自己想要的,就一定要達到,但卻無視於別人的感受。也因此,我們需要幫助孩子發展出良好的「同理心」,而絕對不是強迫要求孩子「分享」,那往往只會讓孩子變得更自私喔!

對於「自私」的孩子,我們可以從三個方式來引導:

 

(一) 避免過度分享:
當在要求孩子「分享」時,請先幫孩子做一件事情,就是將物品分為「我的寶貝」和「可以一起玩」的兩大類。給予孩子一個小小的寶貝箱,將他自己珍藏的物品收好,那些都是可以自己獨享的。孩子正是因為有自己可以獨享的,別人都不能碰觸的,才會願意將其它的物品跟人分享。相反地,如果從小就所有的東西都被迫跟別人分享,那是「被搶」而不是「分享」。如果你走在路上隨時都有可能被搶,你會將包包抱著更緊?還是更願意跟別人分享呢?

(二) 延遲獎賞時間:
雖然我們都非常疼愛孩子,但請千萬不要孩子想要什麼,就隨手買給孩子;更不要孩子只要有一時好的表現,就立刻買東西獎勵孩子。請記得,當五歲以後,正在學習如何控制自己,漸漸地「延後」滿足慾望的過程。此時,如果我們越是「立即滿足」孩子的需求時,不僅是會讓孩子變得重視「物質享受」,更導致無法等待需求被滿足,而變得越來越「自我中心」。此時,爸媽應該運用技巧與智慧,讓孩子多等個幾天再給予獎勵,才能幫孩子漸漸地發展出「延遲獎賞」的能力喔!

(三) 察覺他人感受:
孩子最初只有「舒服」與「不舒服」兩種感受,在生活的經驗中漸漸分化成許多不同的「情緒」。因此,孩子還在察覺自己的情緒,但是對於別人的情緒卻是懵懵懂懂的。也因此,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強迫孩子將東西給予別人,而是要引導孩子去觀察、理解別人的感受。因為重點一直都不是「物品」,而是「情緒」。當孩子可以理解別人的感受,就會停下腳步想一想別人,自然也就不會有「自私自利」的行為了。

 

我們要做的,不是強迫孩子去「分享」,而是引導孩子了解別人的「感受」。讓孩子從分享中得到「好處」,孩子自然也就會越來越大方,也越來越會為別人思考了。

 

 

本文轉載康軒初階學習雜誌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