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話有困難的孩子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 

孩子是能夠說話的,也聽得懂別人說什麼,但是真正輪到要他說話時,卻是怎麼也說不好。甚至是拗在那裡都不動,事後又覺得被人誤會很委屈。真是讓爸媽傷透腦筋,究竟孩子卡在哪裡呢?

常見導致孩子說話困難,有兩種因素導致:

 

(一) 心理因素:
最常導致說話困難,是由於「壓力」。當孩子比較容易緊張、焦慮,導致在高壓下無法流暢表達。這些孩子平常有可能非常愛講話,但一旦在眼光注目之下,卻會突然腦中一片空白。就像是要你上台演講,雖然想要說的內容很多,但是卻講不出任何一句話。由於緊張而呼吸急促,破壞換氣節律,當然說話也就會很不流暢。這時如果越是在旁糾正、提醒,孩子越是覺得自己表現不好,就會更加感到緊張,變得說話結結巴巴,甚至出現口吃。

(二) 語言能力:
語言表達是一個發展歷程,隨著孩子認知能力與詞彙量的增加,而逐漸發展成熟。在六歲時,孩子可以通順、連貫的說出一個故事。在七至八歲時,孩子可以清楚表達同時發生的兩件事之間的關聯性。而說話有困難的孩子,卡在「詞彙不足」與「時序不清」這兩個問題上。前者在表達時經常會用「這個」「那個」來替代不熟悉的詞彙;後者描述事件時無法表達出因果順序,兩者都會導致別人無法理解所表達的意涵,如果沒有事實協助,久而久之就變得不願意說話了。

 

面對說話有困難的孩子,必須一定要先找出問題,因為兩者協助的方式是完全不同,甚至是相互矛盾喔!

 

(一) 容易緊張的孩子:
對於別人注視會感到焦慮,因此要上台說話時,常常就會當機。這時有兩個策略可以使用:
一是讓孩子戴帽子,把帽沿壓低一點,遮住自己的視野可以讓孩子增加安全感。
二是讓孩子看著自己「最信任的人」說話,而不要看其他的人,當前面多一個安全的對象,也會讓孩子更敢說話。
此外,更要多多鼓勵孩子唱歌,幫助孩子練習把呼吸拉長,當孩子如何控制呼吸的策略,自然也就不會結結巴巴的。

(二) 語言能力:
「即時演講」並非是像我們想像的,一聽到題目才在大腦立即組織出想法,相反地是平常就收集「小故事」的習慣,才能侃侃而談。平常多說故事給孩子聽,而且是越短越好,一來方便記憶,二來容易表達。藉由多聽多說的過程,讓孩子可以牢牢記得,當孩子腦中有越豐富的題材,當然也就更容易說出來了。

 

此外,對於「詞彙不足」的孩子,我們常會覺得多念故事,但其實和孩子玩「文字接龍」,反而會更有幫助喔!透過遊戲讓孩子放下心防,反而更容易幫助孩子記憶。

而「時序不清」的孩子,則是在描述事情時,過度強調「人、事、物」的細節,但卻忽略說明「時間」和「地點」。當孩子在表達卡住時,可以幫孩子畫出一個表格,引導孩子將「人事時地物」都填寫出來,然後再重新描述一次。透過反覆的練習,也就可以漸漸的進步喔!

孩子需要的不是鼓勵,而是卸下心防。詢問孩子的第一個問題,一定要是「開放式問題」,不論孩子回答任何答案都是正確的。我們通常會問孩子喜歡什麼、談論天氣、動物。只要讓他可以說出「第一句話」,通常就可以讓孩子侃侃而談。找到孩子的原因,引導正確的方向做練習,孩子也會漸漸感覺他的進步喔!

 

 

本文轉載康軒初階學習雜誌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