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孩子不願進入活動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 

大家都一起開心玩遊戲,孩子卻一點也不想加入,只想在一邊觀看。不論大人好說歹說,孩子就是一動也不動,真讓爸媽和老師擔心孩子的人際關係。究竟是為什麼讓孩子不願意加入活動呢?讓我們一步一步地來找出答案。

從遊戲的社會型態來分析,孩子從小到大的過程中,遊戲會經過六個階段:無所事事、獨自遊戲、旁觀遊戲、平行遊戲、聯合遊戲、合作遊戲。在兩至三歲時,孩子正處於「旁觀遊戲」與「平行遊戲」的階段,這時孩子對於同伴的行為產生好奇,但是絕大多數的時間是各玩各的。這時孩子面對團體遊戲時,會出現不敢加入,而在旁邊看好一陣子,最後等到自己了解如何遊戲後,才鼓起勇氣而加入活動中。隨著經驗的慢慢累積,孩子逐漸熟悉各種不同的遊戲後,越來越了解如何玩,觀看的時間也就會越來越短。直到四歲半之後,孩子進入「合作遊戲」的階段,才會開始真正理解團體遊戲的規則與概念。

因此,「小小孩」有一段時間都會出現不願參加活動,這時爸媽不用特別擔心,這是一個發展的必經過程,需要我們耐心的陪伴。但是孩子已經五、六歲,依然有這樣的困擾時,可能爸媽就要特別注意,這可能是孩子需要額外協助的訊號喔!

讓我們來了解,造成「孩子不願意加入遊戲」的三大原因:

 

(一)害羞:
與嬰兒時期的家庭人數有關。如果在一歲以前接觸的人很少,例如:幾乎都沒有出門,常會導致孩子面對人多時容易感到緊張,當然也就顯得比較害羞或內向。孩子是一大堆人在玩時,不願意加入活動;但是人數比較少就可以。最好的方式不是鼓勵孩子,而是幫孩子找一個「朋友」。讓孩子跟著朋友一起去,有熟人在孩子比較安心,自然更容易加入遊戲。

(二)失敗:
在四歲時,孩子開始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,因此會突然有一陣子,不願意加入遊戲。孩子其實是非常想要玩,只是擔心自己做不好、會失敗,所以才會一直卡在旁邊。這時要他加入又不肯,要他回家又不願意,就是一整個拗在那裏,其實孩子需要的是你陪他練習。經由事先的「預習」,幫助孩子建立信心,讓他知到自己做得很好,孩子自然也就會主動進入團體。

(三)懼怕:
如果孩子在大活動,例如:遊樂場、操場,特別容易出現抗拒的情緒時,爸媽必須觀察孩子在平衡能力是否良好,這常與「重力不安全感」有關。孩子對於「雙腳離地的動作」會出現恐懼,好像我們站在二十層樓的邊緣,旁邊卻沒有扶手的感覺。這是一種極為原始的保護反應,是一種深層的恐懼,當然也就導致孩子不願意加入遊戲。這時訓練孩子的前庭平衡感,不論是盪鞦韆、單腳站、騎腳踏車……等活動,當孩子準備足夠的動作技巧,自然能克服恐懼也就能加入活動了。

 

當孩子不願意加入團體活動時,不要幫孩子貼上孤僻的標籤,更不要覺得是孩子鬧彆扭。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鼓勵,也不是批評,而是需要我們幫孩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式喔!

 

 

本文轉載康軒初階學習雜誌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