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孩子「玩」在一起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 

當孩子到四歲時,就好像是變成另一個樣子,越來越有「小大人」的樣子。如果你仔細聽孩子的話語,就會常會因為他們能力感到驚喜。但是隨著能力增加,孩子的體力也變得驚人的好,每天都是跑跑跳跳的。 此外,這時孩子更喜歡和同伴們一起玩,就算只是追來追去也都覺得非常開心,這不是孩子們在浪費時間,而是孩子開始進入「團體生活」的契機,學習如何在團體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的過程。

 

(一) 四歲
孩子從一直需要爸媽照顧,慢慢走向團體生活的過渡階段。孩子非常想要有朋友一起玩,但又希望別人要聽他的,也因此難免在互動時會出現小小的爭執。此時爸媽不用太擔心,孩子就是在「堅持」與「妥協」的拔河中,漸漸學會人際互動的技巧,才會變得人見人愛喔!

1. 家家酒:對於人際互動,最好的遊戲就是扮家家酒,透過角色安排的分工合作,讓孩子學會如何朋友互動。
2. 猜猜看:對於自我中心思考的孩子,常覺得自己看到的,別人也一定知道,所以常會有衝突。這時猜猜想想就是很好的遊戲。
3. 著色本:準備一本著色本和蠟筆,當孩子坐不住時,就拿出來讓孩子圖畫著色,孩子也就可以乖乖坐好了。

(二) 五歲
孩子已經有良好的「基礎動作」,像是走路、跑步、跳躍等,進一步的朝「動作技巧」邁進,像是走獨木橋、折返跑、單腳站、丟接球等。透過動作技巧的發展,孩子變得越來越熟悉自己的身體,也變得更有自信心。請記得,孩子不是在亂動,而是在培養自己的肌肉協調度喔!

1. 單腳站:孩子在發展高階的「前庭平衡」功能,因此特別喜歡跳跳跳、走獨木橋的活動,這時可以鼓勵孩子只用單腳站,比比看誰站得比較久。
2. 丟接球:手眼協調在閱讀、學習都扮演重要的角色,透過丟接球的遊戲,讓孩子學會如何協調自己的眼球動作,也是很重要的。建議在家裡玩時,可以使用海綿球,以免打破家裡的東西。
3. 摺紙書:準備一本摺紙書和色紙,當孩子需要乖乖坐著時,帶著孩子玩摺紙,一來讓孩子坐得住,二來也可以培養空間概念。

(三) 六歲
孩子開始學會控制自己,不會因為想要一個東西而大吵大鬧,並且學會配合遊戲規範,但是難免還是會因為輸了而哭泣。這時就是「規則性遊戲」,此時是給予的好時機,幫助孩子學會面對「挫折」的好時機,讓孩子做好進入國小的準備。

1. 圈叉棋:在紙張上畫出一個井字型,一個人選圈、一個人用叉,看看誰最快三個連成一條線就是贏家。藉由遊戲培養孩子的挫折忍受度,但是記得爸媽不要過度在意輸贏,一直讓孩子輸,那不是在培養挫折忍受度,反而失去了繼續下去的動機。
2. 撿紅點: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撲克牌遊戲,這個遊戲不僅可以培養「加法概念」,更重要是讓孩子了解遵守規則的重要。當然一開始建議先簡化規則,讓孩子先上手喜歡才是最重要的。
3. 七巧板:國字是一種堆疊的符號,單體為文、合體為字,如果堆疊時左右放顛倒,那問題可就很大了。準備一小盒可隨身攜帶的七巧板,當需要孩子乖乖坐著時,就拿出來讓孩子玩,順便可以為日後國字學習做好準備喔!

 

「玩」是孩子學會的「第一個語言」,孩子透過玩來認識這個世界,並且樂此不疲。不是孩子不聽話,而是我們長大了,卻忘記如何「說」孩子們的語言。就讓我們回想起來,才能和寶貝孩子們「玩在一起」。

 

 

本文轉載巧連智達人愛分享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