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我不說,而是不知道怎麼說 ~引導孩子說出真心話~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 

孩子犯錯、行為有異樣,最需要的不是父母的責備,而是關心與引導。但是孩子明明就很會說話,問他卻不願意說,真得會把爸媽都搞瘋。如何引導孩子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,爸媽才能對症下藥的協助孩子。

在引導孩子說出真心話之前,我們必須要了解一件事,如果以說話目的來看,「溝通」可以分為功能性語言、社會性語言。功能性語言是指有一定目的的對話,例如:我想吃餅乾、可以看電視嗎、我要去廁所…..等;社會性語言是沒有特定目的,而是為誘發對方興趣與回應,例如:今天天氣不錯、你吃飽了沒、那天出來聚聚…..等。如果你想要讓孩子說出真心話,打開孩子的話夾子,你覺得應該是要使用哪一種呢?

其實,我們大人都太習慣工作,老是用「功能性語言」的不說廢話,而忽略「社會性語言」的重要性,所以常常不是跟孩子談心,而是一口氣直指核心的把話說完,卻又抱怨孩子不肯說。想想看,你都已經說「結論」,孩子要如何說呢?孩子內心一直在擔心如果說了,會不會被當作是找藉口、愛頂嘴呢?當然也就不敢說出來,而一直悶在心裡頭。

其實,要孩子說出心裡話,只要爸媽放下自己的身段,跟孩子說話時開啟「閒聊模式」,反而更容易找到問題的關鍵。讓我們注意三個原則,也就可以讓親子溝通變得更順暢。

 

(1) 不要大驚小怪
要孩子肯說實話,爸媽要聽得進「壞消息」,千萬不要大驚小怪的。有時孩子只是心情不好,想要抱怨一下,其實也就只是平衡自己的情緒,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,這時你卻拿起手機,要直接打電話給老師。我想孩子肯定被你嚇到,打死不敢再跟你說,因為太恐怖了。先聽完孩子說,再慢慢處理,其實就是情緒教育的示範嗎?

(2) 不要把話聊死
要孩子肯說心事,爸媽要把孩子當「大人」,不是直接下命令。直接下指導語,其實也就是「終止對話」,這時不要說是孩子,即便是大人也不會再說話。其實,要孩子願意說話,更重要的是「閒聊」,引導孩子說出更多。如果一時聽不懂,也不用強迫孩子一定要說清楚,這樣的壓力反而會讓孩子更不想說。先換到下一個話題,之後再回頭問,效果反而比較好。

(3) 找出解決方式
要孩子肯說問題,要相信爸媽可以能解決問題,而不是製造問題。當孩子提出問題時,跟著孩子一起想想看三個解決方式,不論是拋磚引玉的引導或條列出來的選擇,都可以讓孩子了解,每一個問題都有數個不同的解決方式。如果孩子選擇的方式與我們想的不同,也可以引導孩子想想「結果」,透過這樣「做決定」的過程,建立孩子與爸媽之間的信賴感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

 

有空多跟孩子聊天,你願意傾聽孩子的閒聊,孩子自然會願意開口。想不想說話,關鍵問題在於,有人願意傾聽?還是一直在下指命令?

 

 

本文轉載統一基金會好鄰居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