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間總是一團亂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 

孩子喜歡模仿大人的一舉一動,更喜歡自己做,不要大人幫忙,主要是因為孩子想要證明自己長大了。引導孩子收拾東西並不難,只需要給予孩子榮譽感,讓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,就可以輕鬆地達成。只是和爸媽想的不一樣,在四歲以前培養,反而比五歲以後容易多了。

當然不是兩、三歲就要孩子收拾整個房間,而是要帶著孩子學習分類。將書本、紙張放一起;彩色筆、膠水放一堆;小汽車、積木、玩具又是另一類。藉由分類活動,幫孩子在收納上打好基礎,等到長大以後,要教孩子收納東西也就容易多了。

收拾東西,不是把所有東西都放在一起,就算是大功告成了。而是要讓孩子將物品,放回原來的位置。如果分類不好的孩子,就算是認真地收東西,最後來還是被爸媽嫌東嫌西,當然也就很難獲得成就感,而變得不喜歡收東西。但這並非是孩子的問題,而是我們忘記教孩子如何分類。

為何孩子就是不願意,自己把東西收好呢?老是把東西弄的一團亂呢?主要還有三個原因:

 

(一)數量太多了
孩子願意收拾的數量,往往和孩子可以數數的多寡有關。如果孩子可以數到三十,要孩子收三十個玩具,孩子往往願意配合。相反地,如果孩子只能數到十,要孩子收三十個對他來說就像是「天文數字」,當然也就心生抗拒。這時最好的方式,就是幫孩子減少玩具的數量,將大部分的玩具放在爸媽房間,反而此時先給孩子十個玩具,讓孩子養成學會收好玩具的習慣,若要玩其他的可以再和爸媽做交換,這樣孩子就會漸漸養成收拾的習慣。

(二)覺得被處罰
在引導孩子收拾東西時,最重要的一個關鍵,就是不要讓孩子覺得是被處罰。請運用「榮譽感」,讓孩子將「收拾」和「長大」劃上等號。千萬不要一開口就是:「你看你又弄的一團亂」,當成要孩子收拾的開頭,這樣只會讓孩子從心裡產生抗拒,而越來越討厭收東西。換個立場來看,當你被人家劈頭抱怨時,第一件事是反駁呢?還是馬上配合呢?孩子也是如此,你抱怨的越是兇,孩子也就越被動。先修改我們說話的方式,孩子反而會更有動機去執行。

(三)認為不公平
家裡有兩個的孩子時,最常導致的原因,就是孩子覺得不公平。特別是在五、六歲的孩子,對於公平性有特別的執著,常會認為弟弟妹妹也有玩,為什麼不用收東西,導致情緒起伏而不願意配合。這時不要用「你年紀比較大」、「你是哥哥(姊姊)」這類的句子,這一點幫助也沒有。爸媽可以適時引導孩子認識長大的好處,有些事情是年紀小不能做的,讓孩子快一點脫離這個尷尬期。

 

孩子在生活中學習,不可能一次就做得很好,常常比爸媽自己做還慢。在培養孩子收拾東西時,爸媽要多一點耐心、多一點時間,才能平心靜氣地引導孩子。千萬不要在睡覺前,才要求孩子收拾東西,那只會是大人在挖洞給自己跳。

 

 

本文轉載親子天下小行星幼兒誌專家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