閃電俠就是我!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 

當孩子到四歲時,就好像是一個「金頂電池」一樣,整天動個不停。就像是有無限的精力,也越來越不願意睡午覺,整天動個不停。從一個原本不願意盪鞦韆的害羞孩子,轉眼間變成一個要盪的很高的孩子,這是孩子變調皮、不聽話嗎?

爸媽不用過度擔心,在四歲時正是「前庭功能」發展的關鍵時期,也因此「活動量」也就變得更高。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過渡階段,到七歲後就成熟,而活動量也就會漸漸地降低下來。「前庭功能」對於爸媽往往是非常陌生的「專有名詞」,也因此往往就很難以理解,甚至是誤解、處罰孩子。「前庭功能」主要的功能是察覺身體平衡,以及在空間中移動的速度,對於孩子在手眼協調與平衡功能上,扮演重要的功能。

正因如此,孩子需要在反覆練習與回饋中,逐漸發展出良好的動作協調,而變得愛爬高、跑得快、敢冒險的小勇士,並從學會新動作中獲得「成就感」。孩子與小夥伴們遊戲中,比較誰跑得快、會騎車、跳的高……等,進而獲得「自信心」。「速度感」對於孩子是快樂的、有趣的,更帶有發展上的正面意義。也因此,不是嚴格限制孩子的「活動量」,而是引導孩子使用「正確方式」。請運用我們的智慧,依照下面三個原則幫孩子安排生活,就可以讓孩子快樂的成長喔!

 

(一) 戶外活動的時間:
隨著孩子逐漸長大,體力與活動量也都會增加,要孩子整天待在家裡,基本上就逼他把家裡當作體操場,自然就會爬上爬下的。當孩子到四歲以後,每天至少要安排一個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,讓孩子可以到外面去走一走、動一動,讓孩子的精力有所消耗,自然就可以降低在家裡調皮搗蛋的機會。

(二) 自我保護的技巧:
有些孩子的活動量很高,也導致爸媽非常擔心,孩子會不會是「過動兒」。其實「活動量」高低並不是問題,問題是孩子會不會「保護自己」。一昧要求孩子只能乖乖坐好、不准亂動。結果等到一有機會可以玩,到時孩子又會因為不注意安全,最後依然會被責備。因此,教導孩子動的有技巧,學會如何「自我保護」,才是讓孩子變乖的關鍵。

(三) 符合規範的活動:
同樣是動來動去,一個孩子不停地跑來跑去,另一個優雅的旋轉跳舞,你覺得哪一個孩子比較被接受呢?鐵定是跳舞的孩子吧!但對大腦而言,這兩個活動並沒有差別,都是獲得「前庭刺激」的方法。所以,我們需要做的不是限制,而是引導孩子去學習「正確」的活動,當滿足孩子的感覺需求後,也自然就不會毫無目標的衝來衝去的。

 

孩子不是在調皮搗蛋,而是在學習如何運用自己的身體,讓自己的可跑的快、跳的高。我們要做的,不是嚴格的禁止或責備,而是教導孩子符合「社會規範」的方式,獲得所需要的感覺刺激。當孩子發現聽你的話,居然是這樣有趣又有效,自然就會乖乖的聽話配合。

 

 

本文轉載親子天下小行星幼兒誌專家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