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爭吵,幫孩子快樂交朋友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 

在四至五歲時,孩子開始出現「控制慾望」,想要掌控權力,要求別人要聽他的,當然也就變得越來越有自己的主見。這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,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這是孩子出現「領導能力」的關鍵。但是,每一個人也都有自己的想法,所以三四個小朋友在一起時,難免就會出現到底要聽誰的,而出現一些小小的摩擦與爭執。

在研究中發現,年紀越小的孩子較喜歡巨大、強壯的動物,這似乎是出於一個象徵性的意義,表現出孩子想要變的強壯。前者像是大象和長頸鹿,後者像是獅子、熊、恐龍。想反地,隨著年紀漸漸長大,甚至到了青少年時期,孩子喜歡的動物反而漸漸地縮小,而喜歡較為嬌小而需要被照顧的動物了。當孩子喜歡特定動物時,常常就會出現模仿的聲音或動作,這也是經常可以觀察到的。

由於陰錯陽差的關係,孩子過於急著想要長大,想要展現出自己的能力,讓同伴們佩服。但又由於喜好特定動物,而做出過度模仿時,可能就會因為那些具有「威脅性」的動作,而導致在「人際互動」時衝突出現,被認定為是脾氣暴躁的孩子,而受到同伴們的指指點點。由於受到挫責與誤解,又導致情緒更容易波動,而陷入了惡性循環。
在協助孩子之前,我必須先說明一件事情,「控制慾望」不是一件壞事情,而是一個正常的發展階段。所以,當孩子在同伴中想要掌控遊戲的走向,要求別人來配合他的想法,是非常正向而值得鼓勵的。因此,問題並不孩子太愛「命令」別人,而是他使用的「方式」是否恰當。

如果非常強硬的要求孩子,就是不可以有任何意見,結果孩子長大後在團體中,也會變得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,只會乖乖配合別人,你覺得這樣好嗎?正因如此,當碰到這樣情況時,並不建議使用打罵或責備,這種「高壓方式」要求孩子改變。如果有效,孩子以後變得很配動;如果沒效,孩子反而脾氣變得更大。

孩子並不是學壞,也不是有「暴力傾向」,而是還沒有發展出「自我控制」的能力,這要等到五歲半後才會出現。也因此當情緒被誘發出來,就像是脫韁野馬失去控制。所以第一步是改變孩子的崇拜「對象」,讓不適當的行為可以中止,而不再繼續的出現。第二步是教導控制情緒的「策略」,讓孩子知道當有情緒時,如何幫自己踩剎車。

「深呼吸」是最常使用的方式,透過調節自己的呼吸,誘發副交感神經活化,達到穩定情緒的功能。對於小孩子而言,這真得有點困難,所以建議用「閉氣」的活動來引導。就像在游泳池潛水一樣,先大大的吸一口氣,然後捏著鼻子閉住呼吸,在心裡默默數到十。透過將注意力轉移到控制呼吸,以及數數上面,間接地答到控制不發脾氣的目標。

隨著孩子改變外在的行為動作,學會如何控制情緒,而減少生氣的頻率後,與同伴的互動也就會開始改善,自然而就會逐漸發展出「社交技巧」,也就能交到許多的好朋友喔!

 

 

本文轉載親子天下小行星幼兒誌專家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