媽媽,我好無聊喔~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 

孩子在五歲左右,漸漸地脫離幼兒時期,不論思考或想發也都越來越像小大人。孩子漸漸失去天馬行空的「幻想」,也會來越喜歡「科學」的相關知識,就算是打破砂鍋也要問到底。在這個過渡期,孩子原本非常有興趣的「想像遊戲」,突然之間變得不那麼好玩,也就會出現喜歡纏著人問來問去。如果沒有人陪伴時,就會出現一直抱怨好無聊的情況,爸媽不要覺得是孩子在找麻煩,這是成長中間的暫時情況。

究竟為何會感到「無聊」呢? 從心理學的來看,主要是與「生活壓力」有關。如果生活壓力過多,就容易導致緊張、易怒的情緒;相反地,如果生活壓力過少,則容易導致寂寞、無聊的感受。因此,當生活很平順都沒有新鮮事,就往往容易出現「無聊」的感受出現。當孩子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,覺得事情沒有樂趣,而感覺到煩悶、枯燥,所以就會坐立不安,一直要人陪伴的情況出現。

「無聊」並不是一種負面情緒,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優勢。就是因為討厭「無聊」的不舒服感覺,才會不甘於平平淡淡的生活,想要去獲取更多更多的新事物,並從學習與嘗試中獲得樂趣。也因此,在許多的成功人士身上,也都可以發現有這樣容易「無聊」的特質。將「無聊」轉換成為獲取智慧的「動力」,就是成功的關鍵秘密。因此,當孩子老是說很無聊時,爸媽不用太擔心,更不需要一直陪伴孩子,反而是要引導孩子學習「如何自處的能力」。

正因如此,請不要擔心孩子會無聊,所以一直陪著孩子做事情。更也不要安排一大堆的才藝課程,將一整天的行程都排的滿滿的。結果孩子只要一空閒下來,更不知道應該要自己做什麼,反而會更愛抱怨「好無聊」,讓爸媽感到更生氣。相反地,我們應該嘗試開始給予孩子一個自己的空間,幫孩子練習自己獨處。幫孩子找出有興趣的事情,引導孩子自己去做,當有事情可以做了,自然也就不會無聊了。

在這個時期,用遊戲或玩具來讓孩子擺脫無聊,往往不是一個很好的方式,常常只有短暫的效果,甚至孩子還不太買帳。結果反而是買了越多玩具,讓孩子更喜歡說無聊。這時孩子正在脫離「想像」,而開始求現實上的表現。與其讓孩子用玩具在辦家家酒,倒不如準備簡單的工作,讓孩子從做家事中找到自己的能力,反而會讓孩子更覺得有成就感。也許會增加爸媽的工作負擔,但其實卻是讓孩子最不會感覺無聊的方式。當孩子覺得自己跟大人一樣厲害,自然也就會更有成就感,也就更能學會獨立自主了。

引導孩子學會自處,找到有興趣的事物,自己動手做、動腦想,然後再跟爸媽分享。透過引導與鼓勵,孩子很快就會找到新方向,從中找到樂趣後,也就不會再一直說:「好無聊」。

 

 

本文轉載親子天下小行星幼兒誌專家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