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告狀是孩子學守規矩的過程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 

「愛告狀」是一種讓爸媽很頭疼的問題。一點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情,孩子也在旁邊一直唸個不停,一下子說妹妹不乖,一下子又說妹妹錯錯事,好像整天都在找妹妹麻煩。愛告狀的孩子,在學校裡人緣一定不會好,更讓爸媽擔心不已,在學校會不會被欺負。為何孩子那麼「愛告狀」呢?

五歲時,開始發展「自我控制」的能力,也正是孩子最愛告狀的年紀。孩子開始學習,如何面對自己的慾望,可以忍耐慾望並且配合別人,學會遵守社會規範。只是孩子能力尚未成熟,所以需要花費需多的精力,才可以控制自己的衝動。 當孩子非常「努力」的配合時,盡可能的表現到最好,這時突然有人破壞規則時,會感覺不公平為何他可以不用「努力」,一直在他的腦海中迴盪,自然也就引發情緒波動。

想像一下,當你超想看一場巨星演唱會,但是釋出的門票有限,你只好違抗自己想睡覺的慾望,在寒風黑夜裡漏夜排隊。就隔天一大早,就當你要買到門票時,這時你發現有人插隊,你會如何呢?鐵定心情也超級不爽的。五歲的孩子想法也和你一樣,因為控制自己的慾望,就已經讓他筋疲力竭了,所以自然也就更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。

當面對「愛告狀」的孩子時,不是要求孩子閉上嘴巴,壓抑孩子的情緒,那麼可能會導致攻擊行為。也不是介入孩子的紛爭,只會讓孩子更愛告狀。而是要引導孩子,學會如何自己「解決問題」,當不需要依靠大人,自然告狀的頻率也就會減少了。

在幫孩子克服「愛告狀」時,需要先區分導致的原因,並使用不同的方式喔!

 

1. 覺得很不公平:因為自己很努力才可以做好,所以看到別人犯錯時,心裡覺得不公平。這時爸媽需要做的,事先給孩子肯定,讓孩子知道他很棒,因為他學會如何控制自己。再引導孩子了解,「主動幫助別人」的人是更棒、更厲害的,讓孩子有個努力的目標,也就會願意乖乖配合。

2. 吸引大人注意:因為想要獲得爸媽的注意力,但是找不到理由,所以只好一直透過告狀的方式,讓爸媽來幫忙解決糾紛,從中獲得爸媽的注意力。這時常常是你越耐心的傾聽,孩子越愛告狀,到最後爸媽鐵定火山爆發。因此最好的方式,就是抽空給予孩子與你單獨相處的時間,當孩子的慾望獲得滿足後,有就不會一直愛告狀了。

3. 出於嫉妒別人:因為長時期處在「過度比較」的情境中,導致孩子產生嫉妒感,這在國小後比較常見。所以,對於常獲得稱讚的同學出現敵意,一直在找他犯錯的小事情並且無條件地放大,透過貶低別人來得到自己內心的「舒適感」。這時爸媽要做的就是「減少比較」,不要常常將「你看XX都會幫忙做家事」、「你看XX讀書多認真」………掛在嘴邊。

 

「愛告狀」不是孩子不乖,而是孩子長大,覺得自己有自信可以做得好,所以暫時出現的後遺症。孩子不是在找麻煩,只是技巧還不成熟。所以請多點耐心,不要一開口就責備孩子,而是和孩子說清楚你希望他要做什麼。

 

 

本文轉載親子天下小行星幼兒誌專家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