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沒有人要跟我玩~練習如何與朋友相處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 

當聽到孩子說:「都沒人要跟我玩」,鐵定會讓爸媽心頭一緊。擔心孩子是不是交不到朋友,或是被朋友排擠呢? 真想立即撥通電話給老師,關心一下孩子在學校的情況。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,在電話那頭的老師回答八成是「不會啊! 我看他都跟同學玩得很開心」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 是老師都只說好消息嗎? 還是孩子在說謊呢?

爸媽不用太緊張,因為孩子的語言表達尚未成熟,所以常常會出現這樣的誤會。通常情況是這樣的,孩子確實有跟同學們一起玩,但是不是玩他想要玩的事情。雖然玩在一起也很開心,但是都是他在配合別人的遊戲,沒有人要配合他。這樣的情況最常出現在四歲至五歲,也就是中班的年紀。

此時,正是孩子「權力慾望」萌芽的時刻,孩子都希望可以當團體中的領導者,期望別人可以配合他的想法來做事。當然不能保證每一次,大家都會配合他的想法,有時候會成功,有時候會失敗,不是嗎? 就是在不斷的堅持與妥協中,孩子慢慢找到平衡點,也才能逐步發展出成熟的社交技巧。請爸媽先不要自己胡思亂想,反而把事情搞得越來越複雜,如果真得很擔心就直接打電話給老師,請老師幫忙注意一下,這樣也就可以了。

當然,也不建議完全不理會,就讓孩子自己去碰壁。結果撞來撞去,一直都在當「追隨者」, 導致以後在團體裡都變得很被動,那也不是一件好事。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協助孩子:

 

1. 增加示範經驗:在團體活動中,請老師協助安排孩子當作「示範者」。讓孩子在團體生活中,增加示範與表演的機會,藉此讓孩子學習、熟悉如何教導別人做出正確的事情。孩子越來越熟練動作示範,在遊戲時也就更容易傳達自己的想法,別人當然也就更容易配合了。

2. 說明遊戲規則: 家是一個安全區,孩子也更願意表達。所以爸媽可以讓孩子練習,如何簡單的說明清楚「遊戲規則」,當然句子越短也就越好,畢竟孩子年紀都還小,別人一但說得久了一點,常常會有等不住的情形。但如果已經說了三分鐘,同學卻都還搞不懂你要玩什麼,那大家應該都會跑走了。幫孩子適當的修改或省略句子,也是會很有幫助的。

3. 練習分享玩具:分享玩具也是另一種方式。這裡強調的是分享,不論是玩具、圖畫、貼紙、餅乾等,透過與朋友分享來近彼此距離,當然也就更容易和朋友打成一片。孩子都喜歡稀奇的事物,也特別喜歡學習,可以教孩子一些新遊戲,像是黑白黑白我勝利、跳房子…….等。讓孩子有新遊戲可以分享給朋友,當然孩子在團體中也更有吸引力。

 

隨著孩子的成長,難免也會碰到一點小挫折,這時爸媽千萬不要太緊張,擔心的不得了。在保護的環境下,讓孩子自己去練習如何和朋友相處,在堅持與妥協中拿捏分寸,很快的孩子就會渡過這段時間,而跟朋友們又再玩成一片了。

 

 

本文轉載親子天下小行星幼兒誌專家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