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玩遊戲總是輸不起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 

當孩子在四、五歲時,常常會出現輸不起,而脫口而出:「我不玩了」、「這一點都不好玩」等句子。爸媽當然會覺得很尷尬,特別如果是在家族聚會的時候,請多一點耐心,這不是孩子脾氣不好,也不是挫折認受度不佳,而是還在學習的階段。

當孩子滿四歲時,開始對於「規則」有所認識,知道什麼事正確,也知道什麼事錯誤的。這時孩子們的「對錯」是百分之百的二分法,不是全對,就是全錯。孩子還無法分辨嚴重程度,所以只要一點小錯誤,就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,而導致情緒的崩潰。

所以,爸媽千萬不要提汽油桶救火,趁機數落孩子的錯誤,那真得是一點幫助都沒有。請先幫孩子把情緒平靜下來,最常使用的方式就是「我們同一組」,一來讓遊戲可以繼續下去,二來讓孩子有一個安全感。等到遊戲整個完成後,再私底下和孩子講道理吧!

想想看,在你我小時候是不是也說過「投降輸一半」這句話呢?孩子想的也是如此,他想要表達的是「是我不想玩,而不是不厲害」。所以,不急著責怪孩子,也不是要求孩子面對挫折,想辦法自己去克服。而是從三個方面來協助孩子:

 

1. 培養自信心:我們常誤認為「孩子怕輸」,就是挫折忍受度不佳,所以直覺得要多給孩子失敗的經驗。結果沒有讓孩子變得更好,反而會變得更怕失敗。要練習挫折忍受度之前,需要先培養孩子的自信心,當孩子覺得自己很厲害,當有一點點小失敗,也才會有抵抗力。讓孩子清楚知道,自己哪裡比別人還厲害,當然也比較能對抗失敗所引起的焦慮感。

2. 先學會輪流:輸了就很難過,為何我們還願意持續處於這樣的情況中,選擇離開才是最明確的決定,不是嗎?事實上,輸贏是一動「互惠」。想想看,當你在打撲克牌時,拿到一手的超級好牌鐵定會贏。這時和你一起玩的人,卻突然反悔不玩了,這時你可以贏嗎?因此,當我們才會願意暫時忍受不舒服的感受,讓別人可以獲得贏的喜悅,下一次當我要贏時,就輪到別人需要忍耐了。也因此,孩子必須要先學會輪流,才能控制自己面對輸的恐懼。

3. 挫折忍受度:五歲以上,當「自信心」和「輪流概念」都已經成熟後,就可以培養孩子的挫折忍受度。這時要記得一個小訣竅,要選擇三個人以上的遊戲,讓孩子盡量不是第一名或第二名,但無論如何不可以是「最後一名」。讓孩子先熟悉輸,但不會最後一名,讓孩子漸漸培養出接受力。當孩子都可以控制自己情緒後,才可以開始真正的「規則遊戲」,讓孩子學習真正的輸贏。但是,記得如果是「新遊戲」時,第一次請當作練習,讓孩子可以有成功的經驗,才會讓孩子更願意嘗試新遊戲。

 

「怕輸」不是孩子在鬧脾氣,而是孩子開始在意自己的表現,但卻還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。孩子需要的不是責備,而是爸媽耐心的陪伴,和孩子一起多多練習喔!

 

 

本文轉載親子天下小行星幼兒誌專家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