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對於小小孩來說,做家事跟扮家家酒是一樣的事情,不但可以幫媽媽的忙,還會感到開心。只是和我們大人想像的不一樣,孩子不是七歲上小學以後,才開始學習做家事,而是在三歲時就已經開始了。
現在家庭普遍生得少,孩子也越來越寶貝,但是爸媽千萬要知道,帶著孩子做家事,不是為了要分擔「工作」,而是培養一種「習慣」。不要小看這樣小小的動作,對於孩子未來身心發展,卻是非常重要的。就讓我們來認識,做家事的五大好處:
(一) 增加自信心
孩子在三歲時,最喜歡說「我會自己做」,這時孩子特別想快快長大,變得和大人一樣。透過和媽媽做一樣的事,讓孩子覺得自己跟「大人」一樣,而培養出孩子的自信心。相反地,過度擔心孩子做不好,反而將所有的事情都幫孩子做好,把他當作小寶貝的對待,孩子又如何學會長大,有自信心呢?當然孩子的能力有限,如果要他將地板掃乾淨,真得是太過於勉強,但是要孩子拿抹布把桌子擦一擦,不也是一件家事嗎?記得讓孩子做容易上手的工作,才能培養出孩子的自信心喔!
(二) 培養協調度
孩子透過動作,學會如何有效地控制身體,才能有協調的動作。爸媽常常會安排孩子去上各種的才藝課,也出自於這樣的目的,但其實很多家事也有相同的功能。例如:擦玻璃的動作,需要孩子雙手高舉的動作,也就是在培養孩子的肩膀穩定度,可以讓孩子的坐姿變得更端正。發展其實就在生活當中,讓孩子多多參與做家事的活動,同樣也可以培養出孩子的動作協調度。特別是許多家事都需要雙手協調,像是掃地、拖地……等,透過雙手彼此配合的過程,更能促進孩子的協調度。
(三) 訓練獨立性
孩子如何獨立呢?重要的不是心態,而是能力。想想看,一個二十歲的大學生,還不會用洗衣機,你覺得他能獨立嗎?獨立來自於可以照顧自己,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,重點不是在培養孩子的大腦,而是鍛煉孩子的手腳,讓孩子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學習,如何照顧好自己、處理好身邊的小事情,孩子自然而然就會變得獨立。孩子在五歲前最喜歡自己動手做,但此時倘若如果過度呵護孩子,凡事都不讓孩子動手,等到七歲後孩子就習慣會依賴,反而更不願意做家事喔!
(四) 培養責任感
讀書學習,是一種無形且慢慢累積的過程;做家事則不一樣,有沒有動手做卻是一目了然。讓孩子練習做家事,那怕是只是擦桌子這一件小事,也都是培養孩子負責任的習慣。考試除了實力之外,還有許多的運氣因素,有時明明很努力,卻還是有可能會考不好。做家事則不然,只要認真的去做,就一定可以做得好。從日常生活中,讓孩子學會做完、做好一件事,就是讓孩子學會「負責」。雖然媽媽自己動手,一定會做得比較快,但請多花一點時間,讓孩子慢慢地動手做,但當孩子養成習慣之後,你會發現這樣的堅持絕對是值得的。
(五) 學會照顧人
家事不只是工作,更是學習照顧別人。這是一種給予,而不是一種交換。孩子會喜歡做家事,一來是因為天性喜歡模仿;二來是因為希望媽媽開心。透過幫忙做家事的過程,孩子可以從中獲得照顧別人的喜悅,更願意付出而不會斤斤計較。當有兩個孩子,做家事常常會計較公不公平,就可以用年紀大小來分工作,我習慣用年紀來分配工作,例如:三歲可以擦桌子、四歲可以摺衣服、五歲可以掃地…….,給予孩子們期待,這樣孩子也就會更願意配合。
帶著孩子做家事,只有一個秘訣: 「不要只動嘴,不動手」。因為孩子透過模仿做學習,所以除了嘴巴說,更要示範給他看。當孩子開始做,就要緊閉嘴巴,不要再說話。想要說的等到孩子做完,再說聲「謝謝」就可以。請不要過度期望,希望孩子一次就可以做得很好,那只是打擊孩子的信心,又如何能鼓勵孩子繼續嘗試呢?就讓我們把家事,分成幾個小步驟,配合孩子的能力,給予孩子練習的機會。即便是三歲的孩子,在你摺衣服的時候,不是也可以幫忙把摺好的衣服放到衣櫃嗎?熟練是需要練習,就讓我們從最簡單的家事開始,讓孩子漸漸養成好習慣。帶孩子有時候和我們想的不同,你付出的越多,得到的不一定更多。孩子需要的是引導,而不是無條件的疼愛喔!
「做家事」有那麼多的好處,但是為何我們卻遺忘了,就讓我們從新開始,帶著孩子一起做家事吧!但是請記得「讚美」與「感謝」,才是孩子願意做家事的關鍵。千萬不要使用「命令」的口氣,要求孩子要做家事,那就變成工作,而不是一種喜悅。
本文轉載BabyHome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