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不會察覺別人的感受~同理心的發展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 

每個人都有特別的一天,因為特別,所以自己的心情會心花怒放,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,心情都會和我們一樣。因此在社交互動時,更需要察覺別人的感受,才不會冒犯到別人,這也就是「同理心」發展的基礎。

「同理心」並不是與生俱來的,而從生活經驗中發展出來的,大約在五歲時出現。在四歲以前,環境中有太多的新事物,等待著孩子去學習與探索,因此孩子的心思都花在建立「自己」與「環境」的關聯。這時的孩子們只在乎「自己」的感受,而來不及察覺到別人的行為,更何況是進一步了解別人的想法。

四歲是神奇的一年,孩子越來越喜歡和朋友們一起玩,一起分享事情。在生活互動中,孩子如同做科學實驗一般,嘗試各種不同的方式來建立友誼。有時候實驗成功,大家玩得很開心;有時候實驗失敗,就被朋友所拒絕而傷心不已。透過一次一次的實驗,孩子變得越來越熟練,也就越來越能察覺到別人的感受,變成受人歡迎的孩子。

在一整年的練習,五歲時孩子的「同理心」也就開始萌芽,但是畢竟新手上路,偶爾難免會有小小的出槌,爸媽也就要多多包涵一下。但是,有些孩子的「同理心」成熟的特別慢,卻又不是因為團體生活經驗不足,那又是怎麼一回事。這時,爸媽也千萬別緊張,我們可以使用這三個方式來幫助孩子:

 

一、觀察別人行為
貼心的前提,就是要先能察覺到別人,如果眼中只有自己,當然也就無法同理別人的感受。當爸媽帶孩子出門時,遇到需要排隊或等待的場合,就是最好的練習時間。適當地引導孩子觀察「身邊的人」,猜猜看他在做什麼、他可能想要做什麼,如同小偵探的遊戲。自然而然,引導孩子學會觀察別人的行為,推測別人的想法,孩子很快的也就會上手了。

二、減低感覺敏感
「同理」就是看到別人難受,想到自己過去的經驗,推論出別人的感覺。如果孩子感覺過度敏感,對於別人沒感覺的刺激也會有劇烈反應,這時孩子在同理心就不容易發展出來。這時,孩子需要的不是處罰、也不是教導,而是幫孩子的「感覺減敏感」。讓孩子的感受與朋友們盡量一致,當然也就更容易理解別人的感受了。

三、練習角色轉換
可以「站在別人的角度」,才能了解別人究竟是在想什麼,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。「換位思考」這個能力聽起來好像是非常複雜,真的是讓人傷透腦筋?其實,真的非常簡單,就是多讓孩子們玩「家家酒」。透過在遊戲中,扮演不同的角色的過程中,孩子也就學會換位思考的能力。即使是小男生在玩扮家家酒,爸媽也不要過於擔心就急忙地阻止孩子,其實那是孩子們在練習的過程。

 

「同理心」不是與生俱來,也不是孩子個性好不好。而是透過模仿與學習,才會逐漸萌芽的,也更需要爸媽的重視喔!

 

 

本文轉載親子天下嚴選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