遇到陌生人就害羞的孩子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 

孩子一碰到陌生人,就特別的害羞,不是趕緊躲在爸媽的後面,就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,真是讓人傷腦筋。究竟是孩子害羞、膽小,還是有恐懼症呢?就讓我們從兒童發展的角度來了解吧!

與爸媽想像的不同,孩子是外向或內向,在嬰兒時期就已經決定。在八個月以前,嬰兒對所有人都會回報微笑。但是僅僅過一個月後,嬰兒一看到陌生的的臉龐,馬上就會開始放聲大哭,在學理上稱為「陌生人焦慮」。在嬰兒期的前面八個月,家庭人數較多,寶貝熟悉的人物越多,當然也就膽子越大,越不會害怕陌生人。相反地,如果家裡就是媽媽和他,兩個人面對面,只有第三個人出現,馬上就會讓他感到焦慮與不安了。

對於怕生內向的孩子,鼓勵並沒有多大的效果,就像你站在舞台上面,緊張到拼命發抖時,別人要你不要抖,你鐵定還是無法停止緊張抖個不停。這是一種「擔心」的情緒,害怕自己會被拒絕,因而出現的退縮行為。因而當我們越是大力鼓勵時,孩子反而會警覺到風險,而緊張不已說不出話來。相反地,大人應該保持平常心,協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亮點,反而更有效果喔!

我們可以用三個方式來協助孩子:

 

(一) 增加熟人
與爸媽想像的不同,不是帶著孩子去認識更多的人,而是增加孩子熟悉的人。透過增加熟悉人,讓孩子可以安心的依附,例如:請阿姨帶她出去買東西,這樣的小小活動,讓孩子短暫依附在他人身上。透過這樣的練習,漸漸的減少焦慮,而變得越來越大方。

(二) 準時接送
孩子雖然不會看時鐘,但是不代表孩子不懂時間,也因此接送孩子一定要準時。「擔心」才是孩子抗拒最主要的原因,如果孩子每天都擔心你會不會來,哪時候會來,當然也就很容易莫名其妙的緊張起來。固定時間的接送孩子,對於害羞的孩子們,也就非常重要喔!

(三) 培養亮點
自信是主動的第一步,因此幫孩子找到一個明確的「亮點」,讓孩子真心覺得自己有與眾不同的地方,自然也就能拿出勇氣和人說話。請依照孩子的特質,幫孩子找出一個適合的才藝,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厲害,往往會有出乎意料的效果。相反地,請不要刻意強調他的害羞,很容易導致孩子產生「愧疚感」。我們說的話是鼓勵他,但他聽到的卻是「你就是不敢說話,才會沒人和你玩」,結果只是讓孩子更受傷,卻沒有任何幫助喔!

 

「內向」不一定是一個壞事。內向的孩子們,有更多時間獨處,也更能自我反省。因此,爸媽不用過度擔心,只要循序漸進地,讓孩子在與同儕互動時,有更多的正向經驗。雖然,可能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,但絕對會比你一直不停地提醒孩子還更為有用喔!

 

 

本文轉載親子天下嚴選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