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孩子對動物總是充滿好奇,不論是天上飛的小鳥,樹上跳躍的松鼠,水裡悠游的金魚,都可以抓住他們的目光。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性,也是孩子們的特質。
小時候,孩子們總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快快長大,比較喜歡獅子、大象、長頸鹿這些大型動物,期望自己可以變得一樣強壯。等到四、五歲時,孩子覺得自己「已經」長大了,這時候就會喜歡兔子、小貓、小狗,希望可以滿足自己可以照顧別人的願望,因此而開始出現想要「養寵物」的聲音。
養寵物是一件有益的事情,「小動物」可以激發孩子內心的柔軟,學習如何去如何照顧別人;但是,對於爸媽卻是多增加另一個新工作,畢竟要讓一個孩子百分之百的接手照顧,其實是有非常大的風險。等到最後,變成爸媽接手養寵物的機率,反而是比較高的。
到底應不應該讓孩子養寵物,讓我們從三個角度來看:
(一) 自我中心
雖然孩子已經很會說話,也能表達自己的想法,但是在思考上還是以「自我中心」。覺得自己喜歡的,別人就一定也會喜歡,在照顧小動物時,常常不是依照小動物的習性,而是把它當作會動作的「洋娃娃」,當然常導致小動物生病,甚至必須要去看醫生。在同意小孩養寵物之前,爸媽需要先帶著孩子了解寵物的習性,並且思考是否符合家裡的情況,千萬不要因為一時興起。
(二) 自我控制
孩子常常一想到就想要做,對於自己慾望的控制能力,大約在六、七歲後才會出來。對於第一次養寵物的孩子,餵寵物吃東西是最有趣的事,但是和爸媽想的不一樣。孩子並不會忘記,反而是整天拼命地餵,一看想到拿飼料來餵牠,結果弄出大麻煩。如果要養寵物時,需要明確告知孩子一天餵幾次、一次餵幾杯,越是明確而具體,孩子越容易做到。
(三) 自我照顧
孩子的自我照顧能力有限,如果連洗澡都還需要協助,這時候要孩子100%顧寵物,根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。如果再加上,孩子生活規範還沒建立,洗澡、刷牙都需要大人一再叮嚀,養寵物更是挖洞給孩子跳,只會增加孩子被責備的機率。先和孩子約定好,當孩子可以做到那些事情後就可以養寵物,反而是比較容易讓孩子接受的方式。
養寵物,不像是買衣服鞋子,只是花錢買回家就好,更需要花費許多心思去照顧,更要負擔許多的「責任」。不要執著於孩子是否「承諾」,而是爸媽要妥善「規劃」,期望孩子可以自己一個人照顧好寵物,其實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並不容易。第一次養寵物時,請務必選擇容易飼養的小動物,才不會好心卻讓孩子傷心,那不是得不償失嗎?
在養寵物之前,請先和孩子約法三章,讓孩子先學會照顧自己,才能照顧好小動物喔!
本文轉載親子天下嚴選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