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小朋友常常一股腦兒想和好朋友分享喜歡的事物,有時沒想太多;反而因此被潑冷水,而玻璃心碎滿地。分享是一件好事,甚至是主動學習的動機。只是有些孩子太過敏感了,過度在意別人的回應,反而讓自己陷入情緒的困擾中。這時家長如何給予適度的引導,才能幫孩子擺脫壞心情呢?是鼓勵孩子?還是安慰孩子呢?
這樣的情況常好發在五、六歲的孩子上,孩子開始在意別人的想法,但對於時機判斷尚未成熟。換句話說,同一件事在不同時間點出現,可能會導致不同的結果。在大班之前的經驗告訴孩子,事情總是黑白分明的A 導致B、 C導致D的因果連結。進入大班之後,偶爾會因為時機不適當而干擾到別人、搞不清楚狀況,自然也會有小衝突出現。從發展階段來看,時機或情境察覺,往往需要更多的練習機會,而在7至9歲才會靈活運用。
對於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們,我們可以用運用三個策略,協助孩子調整好心情:
(一) 數到一百下
因為目前的「時機點」不對,但只要等一下, 說不一定二、三分鐘之後就會不一樣。這樣的情況在日常生活最為常見,像是媽媽正在倒一杯水,孩子卻拿著圖畫興沖沖的跑來,只是當下沒看他,馬上眼淚就噴出來…..。有時別人只是沒空看,而不是不理你,先等一下往往比大聲叫來的有用,不是嗎?不要和孩子講大道理,而是讓孩子學會一個好方法,從一數到一百的等一下,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,自然就不容易鬧情緒。
(二) 轉移注意力
安慰是我們最常使用的方式,但卻不一定是最恰當的方式,特別對於過於敏感的孩子。明明我們是好心安慰他,他卻更加鑽牛角尖,覺得一定是自己不好,別人才會不跟他玩,反而把問題弄得更複雜。這時你會發現,不論是刻意或無意出現的新事情,如果能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,孩子常常馬上就脫離負面情緒的控制。將注意力從衝突,轉移到另一件事上,反而更容易平靜孩子受傷的心。
(三) 他會怎麼做
「這個時候,你會怎麼做…..」,其實換一個主詞說法會有神奇的效果。透過電腦斷層的研究,科學家發現人類的思緒很有趣。當我們在幫自己做決定時,往往更佳情緒化,更容易誘發到原始的邊緣系統。同一句話,只要換一個主詞,把「你」改成「小朋友」,好像在問是別人發生的事情時,人們更容易跳脫出情緒,而使用理智來做出正確的判斷。當引導孩子時,不要一直問「你」覺得呢?反而會讓孩子一直卡在情緒裡面,換一個角度用「第三人稱」敘述同一個事情,更容易讓孩子說出我們想要的回答。
「感受」是非常主觀的,對於太敏感的孩子,常會因為朋友的回應而受傷。這時孩子需要的不只是安慰,而是引導孩子運用一些小技巧,擺脫情緒的起伏。讓我們陪著孩子一起來試試看,上面的三個小方式吧!
本文轉載親子天下嚴選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