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著孩子一起學會包容他人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 

我們都喜歡和自己相似、有著共同特點的人,這也許是一種天性,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策略。就好像穿上同一款的鞋,或戴著同樣一個飾品,彼此就能開啟話題,有聊也聊不完的話語。

對於三、四歲左右的小小孩,這樣的情況也特別明顯。但是對於感覺和自己相似,但又有「明顯」不一樣的事物,往往會誘發「害怕」的情緒。小丑也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,滑稽而古怪的動作,搭配誇張的油彩裝扮,往往可以逗的大人捧腹大笑,但也可能讓孩子想要立刻地逃離現場。

細微的差異往往暗示的「疾病」與「受傷」,因此喚醒孩子的警覺心,讓他感到心頭一緊的感受,進而希望要保持一段「安全距離」,讓他可以有時間評估一下,這個危機是不是真實的存在。也因此,拉開距離是最安全的,爸媽不用特別要求孩子立刻靠近,而是要給孩子一些觀察的時間。

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這也是孩子開始「注意他人」的萌芽期,也才能近一步發展出同理和同情。想想看,如果孩子視而不見,即便是大大方方的接近對方,但因為無法察覺到對方的「傷痛」,又如何可以學會關懷別人呢?這往往只是一個過渡階段,孩子可以察覺,但是尚不知道如何處理,也因此需要多一點「安全時間」讓孩子整理一下自己的情緒。當孩子覺得不再危險、放下戒心之後,自然也就會慢慢地靠近對方。

長大並不是一句教導的話語,就可以瞬間完成,更需要有生活經驗的累積。正因為不同的生活經驗,即使是擁有同樣的教導方式,當然也會有著不同的反應,不是嗎?

我們都希望孩子有愛心,學會包容與照顧別人,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著手:

 

(一) 找出相同
建立關係最好的方式不是送禮,而是找出彼此的一致性。也因此,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找出一樣的,例如我們今天都穿著藍色的鞋子、衣服上都有白色的小花……。透過「找找看一樣」的過程,孩子自然而然學會觀察別人,也才能發掘出別人需要幫助或協助的地方。聽起來好像很複雜,但爸媽不用太擔心,因為執行上非常的簡單,也就是「大風吹」的遊戲不是嗎?有機會帶著孩子們玩一下吧!

(二) 換位思考
教導孩子了解別人的感受,站在別人的角色來想一下,會有什麼感覺。例如:打了石膏,可不可以拿東西?這樣的問題,讓孩子可以想一想有沒有什麼不方便?可以自己背書包嗎?透過這樣的過程,發現別人不方便的地方,也才能主動的幫忙別人。不論是在孩子或成人上面,換位思考最好的方式就是「角色扮演」,也就是扮家家酒的遊戲。透過遊玩的過程來讓孩子,「假裝」指定的人物,也就可以學會理解、同理別人的想法,不是嗎?

 

關懷他人不是口頭上的官樣文章,而是要手把手的帶著孩子一起做練習喔!

 

 

本文轉載親子天下嚴選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