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導孩子遊戲輸了也不難過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 

現在孩子所面臨的競爭,可能不只是一個城市、一個國家,而是一整個地球。在無處不在的競賽中,孩子們將比我們面對更多的壓力,催促著孩子不停的努力向上。雖然孩子輸的時候會難過、鬧脾氣,但換個角度來看,如果孩子完全不在意輸贏,我想可能會讓爸媽更擔心吧!

贏的時候興喜若狂,輸的時候難過沮喪,其實每一個人也都是如此,爸媽不用過度擔心。但孩子一輸了,就會破壞遊戲規則,讓大家都不能繼續玩,那可就是另外一件事情。針對這種狀況,與其說是「挫折忍受度」不佳,我更喜歡用「運動精神」來引導孩子,因為「挫折忍受度」太容易被爸媽所誤解。

和職場生活不同,孩子的世界不是踩著人往上爬,輸贏更不是你死我活,而是一種「互惠行為」。想想看,當你在幾個好友一起玩撲克牌,好不容易拿到一手好牌,整準備大贏一場的時候。這時候,坐在你對面的牌友,突然把排一蓋的抱怨說:「這是什麼爛牌,我不玩了」,你會有什麼感覺呢?你可以享受到贏的喜悅嗎?我想肯定是不可以的。

在一場遊戲中,有贏也就一定有輸。你可以獲得贏的喜悅,原因是別人暫時忍耐輸的不開心,還繼續陪你玩下去。這是一個互惠的過程,在遊戲中這次是你贏,下一次要換我贏……..。想想看,如果有一個遊戲規則,每次都只有特定一個人會贏,那這個遊戲鐵定大家都不想玩,為什麼呢?因為沒什麼樂趣不是嗎?

關鍵並不是輸了不要難過,而是玩一定要玩完。結果我們老是搞錯方向,當然也就很難協助到孩子。當孩子很怕輸,我們可以用三個方式來協助孩子:

 

(一) 跟大人分一組:
當跟大人同一組,當然比較容易增加贏的機會,但更重要的是分擔失敗時的壓力。因為輸的時候,兩個人需要共同承擔責任。當孩子不敢加入遊戲時,讓孩子跟你一組,往往可以增加孩子勇氣。只是記得,不需要每一次都贏,而是偶爾要假裝輸一下,然後陪著孩子一起玩完整場遊戲。正是這一個故意輸的動作,讓孩子知道,即使是大人也會有輸的時候,才是最重要的教育。

(二) 不要最後一名:
兩個人的遊戲,雖然比較方便,但是也有一個很大的缺點,不是全輸就是全贏。對於孩子來說,更適合三、四個人以上的遊戲,透過大人協助的安排,讓孩子在遊戲中可以是第一名或第二名,即使輸也只輸一個人,但還有贏過另一個人。透過這樣的方式,讓孩子漸漸可以覺會面對失敗。在和孩子遊戲時,請不要太較真,硬是讓孩子變成「最後一名」,然後又怪他脾氣不好。

(三) 有運動家精神:
規則性遊戲的潛規則,要玩就一定要玩到最後,絕對不可以中途跑掉。如果你玩到一半跑掉,下一次絕對大家不會再找你玩,這是一定的道理。你不覺得這就是「運動家精神」,即便是跑步輸了,也要完成整個比賽。其實,當我們在強調輸贏的過程中,忘記教孩子另一個關鍵,不放棄比第一名更值得驕傲,不是嗎?

 

輸了,一定會難過,甚至會想要逃避,但是不論如何一定要陪著大家一起做完。正是因為你,選擇暫時的忍耐,別人才會願意和你一起玩,也才會有贏回來的機會,不是嗎?輸了不鬧脾氣,一直不是靠忍耐,而是一種選擇,我選擇有下一次的機會。將「不服輸」化為下一次贏回來的動力,才是我們要教孩子的事情喔!

 

 

本文轉載親子天下嚴選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