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慰難過的孩子多用小技巧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 

樂樂的個性直率,很樂意和別人分享玩具,但是在教人時缺少點耐心,說話沒有在意別人的感受,讓與他一起玩的康康覺得有些難過和沮喪。當孩子有類似康康這樣的情緒反應時,我們應該要如何引導孩子呢?是要安慰孩子,還是要讓他自己克服呢?

在過去常常聽到「男兒有淚不輕彈」,好像是孩子都不可以感到難過一般,其實這樣的過度壓抑情緒,對於孩子來說並不一定是好事。如果從情緒發展的角度來看,我們在四歲前後的引導方式並不一樣,四歲前孩子需要更多的安全感,四歲後孩子需要更多的自我控制。換而言之,四歲以前孩子面對難過或沮喪,需要爸媽的安慰與鼓勵;五歲以後孩子需要學會面對難過,並且學會控制自己讓情緒平靜下來。

在故事中提供很好的方式,也就是「情境轉換」。當孩子因為覺得自己做不好,而感到難過或沮喪時,讓孩子去做一件自己「擅長」的事情。藉由脫離當下的情境,讓孩子先平靜下心情,再從接下來的活動中獲得自信,讓孩子可以恢復心情的策略。當孩子理解雖然這件事做不好,但有些事情我可以做得很好,自然也就不會難過了。

當孩子難過和沮喪時,我們可以如何引導孩子的情緒。我們可以從三個方式來協助孩子:

 

(一) 大擁抱
不論是大人或孩子,當難過的時候,有一個溫暖的擁抱,往往是最可以平靜情緒的。在擁抱孩子時,請記得一個關鍵,就是不要「說道理」,這其實是我們最常犯的錯誤。當你說道理時,又將孩子的思緒拉回到挫折中,又如何安慰孩子呢?給孩子一個擁抱,不只是身體上的接觸,更重要是讓孩子知道,不論在外面有什麼挫折,都可以回到爸媽身邊的「安全感」。

(二) 最厲害
找出孩子擅長的事情,其實也就是情緒教育。像是康康很會做蛋糕、甜點,對吃得東西特別有興趣,這樣也是一種優點。孩子越知道自己「最厲害」在哪裏,當面對挫折而導致的難過時,我們更容易引導在孩子情緒崩潰前轉移。當孩子已經覺得難過時,我們最需要的不是鼓勵,而是讓孩子去做一件可以100%完成的事情,給予孩子自信心。等到孩子平靜後,才有再次嘗試的勇氣,不是嗎?

(三) 開玩笑
如果你曾經哭過,你就知道一件事,如果忍耐著不掉下第一滴眼淚,慢慢收拾情緒,其實也不會崩潰。哭是一種宣洩壓力的方式,但只要一哭了可能就要一段時間才能停下來。學會幽默感,懂得如何「開玩笑」,孩子在人際互動時才會多一個「保護罩」,不會因為一點小事而倒受傷。爸媽不要每天都講道理,有時更要放鬆的跟孩子開開玩笑,培養孩子的幽默感。

 

「難過」並不是只是一種負面情緒,它也是一種保護機制。因為自己會難過,也擔心別人會難過,所以才會控制自己的嘴巴。如果一個孩子,從來都不會覺得「難過」,那可能也很難發展出同理心,當然也就會導致人際關係的問題,反而會是一個大問題喔!

 

 

本文轉載親子天下嚴選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