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,對於喜好也都不太一樣,即便是同樣的年齡,有些是活潑天真,有些卻又安靜謹慎。因為個性不一樣,遇到同樣的事情,也會有不一樣的反應。
同樣是在圖書館,對於好動、較靜不下來的孩子來說,待一下沒問題,但時間一拉長就很容易覺得無聊。相反地,對於喜歡安靜閱讀的孩子來說,反而覺得熱鬧吵雜是一種干擾,甚至會引發出煩躁的情緒出來。
只是跟爸媽想像的不一樣,孩子「分辨場合」的能力,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晚。孩子對於事物的連結很小就發展出來,看到牙刷就知道要放在嘴裡,看到剪刀就知道如何拿剪刀。但是,在不同「場合」要做出對應的行為,一直到七至八歲時才會出來。
因此,一個愛講話、愛分享的孩子,如果沒有特別的「提醒」可能沒辦法明瞭,為何在「圖書館」裡要保持安靜。這不是孩子調皮,而是孩子還沒辦法有效率的分辨場合。因此,當我們帶像樂樂這樣活潑天真的孩子到圖書館時,可能要事先溝通,才能避免打擾到其他想安靜閱讀的人。
讓我們從三個方面來練習:
(一) 練習講悄悄話
有些小朋友天生大嗓門,特別是長時間給爺爺奶奶帶的孩子。可能因為長輩耳朵不好,講話常常需要用吼,而不知不覺得養成大聲說話的習慣。孩子明明知道要小聲,但是就是無法好好控制自己的音量。這時與孩子說道理、講條件,都不如讓孩子先學會講悄悄話。學會說話輕聲細語,自然也就不會不小心干擾到別人。
(二) 了解別人喜好
孩子覺得全天下的人都跟自己是一樣的,因此很難理解別人的喜好會和會跟自己不同。就像是我們更傾向找跟自己合得來的人來做朋友,也是同樣的道理。因此,需要讓孩子了解有些人喜歡熱鬧,有些人喜歡安靜,這樣比給予條件更容易說服孩子。
(三) 適當時間安排
對於喜歡動的孩子,待在極為安靜的環境中,通常只能待三十分鐘左右。爸媽可以觀察孩子的持續時間,如果時間會超過,就可能需要安排其他靜態活動,例如:著色、摺紙…..等。因為不會覺得無聊,自然也就不會有干擾行為出現。或是帶孩子去走一走,也是另外一個不錯的方式。
孩子有不同的個性,因此擁有不同的喜好,但都要學會尊重別人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大班,爸媽可以開始導入「場合」的概念,例如:在哪裡需要保持安靜?在哪裡可以蹦蹦跳?還和孩子一起機智作答,讓孩子的「分辨場合」出來的更快一點,也才會不需要提醒就能有好表現喔!
本文轉載親子天下嚴選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