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事情先後順序的重要性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 

事情不只是要「記憶」,更需要搭配「時間」,才能理解背後的意義。

「因果概念」在兩歲的時候萌芽,只要按下開關,燈就會亮起來,再按一下都就會熄滅。透過這樣簡單的過程,讓孩子對於推理有了最基本的理解。隨著生活經驗的增長,物品之間的關聯性,也就變得越來越複雜,不再是「一對一關係」,有時甚至需要做許多步驟,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。例如:打開電視,轉到想看的節目。這時,你不只是要記得開機鍵,還要記得如何調整頻道與聲音。

單單只有「記憶」是不夠的,更需要記得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,也就是「時間軸」。在四歲以前,孩子們更擅長圖像記憶,可以鉅細彌遺的記住很多小細節,但對「時間」的卻是模糊,也此常常出現「倒因為果」,說也說不清的尷尬情況。這並非是孩子表達有問題,而是時間概念不成熟,無法記得發生的先後順序。

在四、五歲時,隨著「時間觀」與「觀察力」的增加,孩子對於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,越來越能清楚理解。即便是中間稍有缺少一個小步驟,也可以推理出正確的先後順序。這對於「找理由解釋」和「理解他人想法」上,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。

當被責備時,我們需要說出一個解釋,第一件事情要判斷事情的因果,並且把「原因」告訴對方。因為大家看到「果」,但是沒有看到前面的「因」。如果在這裡出問題,孩子常常就會講一大堆,但是大家卻越聽越模糊,因為他一直反覆地說是「結果」。 再者,記錯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,孩子錯誤解讀事情發生的「原因」,但自己卻深深的相信這一切。孩子雖然知道別人在生氣,但卻搞不懂別人為什麼會生氣。導致常常出現雞同鴨講,搞不清楚狀況,甚至造成人際互動上的挫折。

讓我們拿出故事圖卡,藉由說故事的方式,幫助孩子培養出先後順序的推理能力。這不只是鍛煉孩子的認知,更是幫孩子在社交上打好基礎喔!更多有有趣的練習方式在遊戲書裡,讓我們帶著孩子一起來練習吧!

 

 

本文轉載小行星 遊戲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