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,疫情終於得到有效的控制,在九月學校也正式的恢復上課,對於爸媽真的是天大的好消息。孩子待在家是沒問題,但又不能出門走走,那真的會把爸媽從有愛心磨到沒耐心…….。
待在家裡將近一百天的日子,突然之間又要回到學校,對於小小孩卻可能是另一種大挑戰,也因此不少爸媽會碰到孩子鬧著「不想去上學」的情況,這時又應該如何處理呢?到底應該是順著孩子給他多一點時間?還是要硬逼著孩子去上課呢?因為每一個孩子的特質都不同,所以沒有絕對好的方式,爸媽可以從三個角度來分析,看看孩子比較屬於哪一種,才能做出最適當策略喔!
(一) 在撒嬌
孩子說不想去上學,在校門口會拗一下子,但是一進校園就好了。這通常是孩子在撒嬌,希望可以多黏著媽媽一下子,這時爸媽就不要過度擔憂,孩子只是需要多一點時間。在協助的原則上,與我們想得剛剛好相反:盡量縮短「分離時間」,不要拖拉超過十五分鐘 。不然孩子就很容易弄假成真,一鬧到停不下來的情況。相反地,如果進入學校後依然哭鬧不停,可能就是「分離焦慮」,爸媽可能需要陪伴久一點才能離開。
(二) 沒朋友
孩子喜歡去上學,關鍵不是成績好不好,而是有沒有朋友可以分享。特別是在暑假做了什麼新鮮事,也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到學校和好朋友們一起分享。相反地,如果孩子沒有固定的「好朋友」,回到校園似乎也沒有吸引力,不是嗎?每一個人都有「被記得」的需求,擔心別人會忘記自己,而在團體中失去歸屬感。這時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協助孩子:
1.帶著孩子做一些手工藝,讓孩子可以拿去送給老師或小朋友,給予孩子一個與人分享與互動的話題
2.請老師們可以主動和他打招呼,叫出他的名字。名字對孩子是一個神奇的東西,似乎只要別人知道自己的名字,那他就是熟人了。
(三) 交作業
過去暑假結束,最常導致孩子不想去學校的原因,也就是「暑假作業」沒寫完。想想小時候,你是不是有最後一天還在趕作業的經驗呢?因為擔心自己沒寫會被責備,因為壓力而出現想要逃避的情緒。雖然完成作業是孩子的工作,但爸媽需要衡量孩子是否可以在時間內完成。特別是在小一、小二孩子尚無法分配時間(分階段完成作業),而會覺得「永遠」做不完而放棄。這時適當的給予協助,先大致完成以免孩子不想上學,可能才是最重要的。
孩子的發展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,通常在四歲時孩子會開始找「好朋友」,並且和他分享自己的大大小小的事情。因此,通常在五歲後放長假後,孩子往往還是會迫不及待地去上學。
對於小小孩來說,這次的長假一來是來的太突然,二來是時間真得超長,也因此回到校園時也難免會鬧鬧脾氣。爸媽不要覺得孩子不聽話或學校挑戰大,而是給孩子多一點的時間與鼓勵喔!
本文轉載親子天下嚴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