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前一陣子,有一位媽媽問我:「孩子最近作業都不好好寫,剛好這週過生日,老師我可不可以趁機給孩子一個教訓……」,聽完我真的是一整個驚訝到。我誠摯地建議大家,請不要用「生日」來處罰孩子。
在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中,與其說是在教導孩子,更重要的是「觀察」孩子們。所以我更喜歡在下課後,看看孩子們自己是在做什麼,以及如何在沒有大人教導時如何和其他朋友一起玩。如果你認真的觀察,即便是最簡單的扮家家酒,你也可以從寶貝們的對話中,你會獲得非常多的樂趣。
在孩子們的扮演遊戲中,最常見可以觀察到三個主題:英雄、嬰兒、生日。英雄是絕對會出現的,並隨著世代不同而不一樣,過去多是軍人或警察,現在可能是鋼鐵人或蜘蛛人,但這些都是可以打擊「壞人」的人。照顧嬰兒也是常見的劇情,不限於男生或女生,甚至有很多小男生也會主動希望扮演小嬰兒。在扮家家酒遊戲中,嬰兒可以非常搶手的角色。最後也就是生日,不論在遊戲中有任何衝突,似乎只要有一個「生日蛋糕」,所有的衝突也都可以拋在腦後,大家又可以開開心心的做朋友。
然而,孩子們的扮演遊戲與我們想像的不同,他並非是一個「單元劇」,而是一個活生生的「連續劇」。每一個角色的「設定」都會不停的延續下去,甚至加上越來越多的限制。例如:海盜可以到船上,在水裡也不會淹死,但不可以上陸地。每一個參與遊戲的孩子都必須要牢記,不可以破壞「設定」,不然就會被大家一起糾正喔!也因此,一場扮家家酒可以一直不停的延伸,但也有時會讓旁邊的大人看到一頭霧水的,像我女兒在大班時,不知為何「殭屍」在設定上並不是壞人,而是英雄?我也是搞了好久才分清楚。
在孩子遊戲的世界中,「壞人」似乎有最強大的力量,那為何孩子反而不喜歡當壞人呢?因為壞人雖然很厲害,但是也受到最多的限制,其中一個就是「壞人不可以過生日」。如果你是扮演一個「壞人」必須要先改邪歸正,換一個角色以後才可以被邀請進入「生日」的活動中。也因此,爸媽不要小看「生日」這件事,對於我們大人可以說是可有可無,但對於孩子來說,卻關係到我是「好人」或「壞人」的評價,當然也就很容易引起他的情緒反應了。
換句話來說,剝奪過生日的權利,就是幫孩子貼上「壞人」的標籤,不是嗎?
結果往往是沒有處罰到孩子,反而是處罰到爸媽自己喔!因為你要花上兩三倍的時間來處理孩子因為情緒而引發的不良行為。如果孩子不聽話,又碰到生日時,給爸媽幾個建議:
(一) 分開處理
過生日是一件事,作業寫不好是另一件事,這兩個並沒有因果關係,也因此建議爸媽可以分開處理。還是讓孩子開開心心的過生日,至於作業寫不好再慢慢地找出原因,看看究竟是寫字潦草、寫字太慢、聯絡簿抄不好、注音卡住了……,再一個一個的幫孩子額外練習,可能會更有效果。額外定義出獎賞規則,但不用生日來處罰孩子。
(二) 縮小規模
「生日」是一個單獨屬於我的日子,對孩子可是相當重要的,因為這是讓孩子了解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。當然也不用可誇張的辦得非常盛大,邀請所有親朋好友又買一個超大的蛋糕,搞得好像要過八十大壽一樣,那就真得太誇張了。如果孩子這陣子表現不好,爸媽可以用縮小規模的方式。依然幫孩子過生日,只是蛋糕可能買小一點,給孩子一點提醒。
(三) 告訴期望
生日吹蠟燭許三個願望,大概是過生日最重要的儀式。爸媽可以當生日過完的當天晚上,在孩子睡前陪孩子睡覺時,跟孩子說你對於孩子的「期望」。記得要說的是「期望」,而不是「抱怨」,要特別注意自己的用語。如果你說:「媽媽希望你作業都可拿甲上」,那是一種期許;如果妳說:「你寫作業要認真,不要錯一大堆」,那肯定是抱怨。很多時候,你只要換一句話說,孩子的表現就會完全不一樣。
孩子並不是成人,他們用不同的觀點來看待世界,也因此你最需要的不是和孩子們說道理,而是了解孩子們究竟在想什麼。他們有他們自己的邏輯,如果你真得懂了,你就會發現他們其實想得還滿多的,也才能更容易得讓孩子配合你。也因此,請您千萬不要用生日來處罰孩子,那只會破壞你和孩子之間親密關係,卻又無法解決任何問題。
本文轉載親子天下嚴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