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到人都要融化了~小心不要中暑了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 

豔陽高照確實是出遊的好時機,但是熱到人都有一種融化的感覺。在陽光的直射下,皮膚都有一種灼熱的感覺,真得是有點太誇張,都搞不懂應該要穿長袖? 還是短袖好? 短短十分鐘的路程,都像是在洗三溫暖一樣,可以讓你冒出整身大汗。在這樣炎熱的夏天裡,大家都要注意不要中暑喔!

「排汗」是一種身體溫度調節的機轉,藉由流汗在皮膚上「蒸發」帶走身體中的熱,讓自己的體溫下降,這樣一來才不會被煮熟。「流汗」感覺起來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,但對於習慣於吹冷氣的現在人,可能「流汗」也變得遲鈍很多,對於「體溫調節」的能力也就變得比較弱。也因此,很容易應為氣溫太高,而出現不舒服的情況。

但也不是說,只要流汗一身大汗就是好。如果太多汗導致身體缺乏「水份」和「鹽份」,也會導致臉色蒼白的「熱衰竭」情況。因此,當你流了滿身大汗,不只是要補充水分,還要補充鹽分(電解質)的道理,在以前是在水壺裡加一點鹽巴,現在則是喝運動飲料。

簡而言之,「中暑」是一種體溫無法正常調控的情況,會有身體發熱、皮膚發紅、頭昏嘔心、無法流汗,出現體溫升高情況。「熱衰竭」是身體大量流失水分、缺乏鈉離子的補充,臉色蒼白、全身大汗,但體溫保持正常。但兩者在嚴重時,都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喔!

我們常常會擔心孩子會不會冷,但卻忘記孩子也會熱到,特別是四歲以下的小小孩,體溫調控的能力並不完全成熟。因此,在夏天出去玩時也要注意安排時間,盡量避開中午高溫的時候,以免小孩或老人家身體變得不舒服,反而破壞的旅遊的樂趣。

這裡我們給大家三個建議:

 

(一) 補充水分
在夏天特別容易流汗時,補充水分是非常重要的。對於長時間待在冷氣房,可能一天喝水不會太多也不會有問題,也因此不習慣於喝水。但是出遊時,總不可能都一直待在室內,一到沒冷氣的地方難免流汗,一定要記得帶個水壺來適時補充水分。不然,適時買杯飲料喝,也不要捨不得。

(二) 適當衣著
在太陽下待一下,你會發現衣服在背部、腋下、手肘都會濕一大片,這些也就是我們散熱的地方。因此,衣服的材質是否透氣,也就很重要。此外,在中午高溫的時候盡量待在室內或陰涼處,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。適時安排行程,有時只要改變一下先後順序,也可以讓你玩得更盡興。

(三) 學會流汗
平時有運動習慣,動一動更容易流汗,讓身體可以更有效的調控體溫,這是需要練習的。相反地,如果孩子不太會流汗,就更要注意孩子會不會熱到。身體有自己的保護機轉,在大熱天很容易覺得懶懶的不想動,其實也就是不要讓自己受傷。與其抱怨孩子懶,不如在氣溫不熱時,讓孩子藉由運動來學會如何流汗喔!

 

隨著氣候的變化,夏天變得越來越熱,大家冷氣也開的越來越強。但在戶外活動時,請不要忘記要做好防曬、補充水分,才不會讓自己和孩子「熱過頭」喔!

 

 

本文轉載親子天下嚴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