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要長高高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 

三歲的小孩子特別期待「長大」,盼望著一覺睡醒就可以長大,吹一次蠟燭就可以變十八歲。也就是這樣盼望長大,覺得自己要可以很快的跟爸媽一樣的動力,促進孩子不斷地嘗試與學習,並從每一次學會新技巧中獲得「自信」:相信我自己什麼都做得到。

也因此,孩子們往往特別喜歡比「身高」,明明還很小隻,卻要站在椅子上跟爸媽比,彷彿只要「站」高一點也就比較厲害。這也是非常合理的,厲不厲害看不出來,但是高度卻是一目了然。到底要如何讓孩子有自信,雖然心理學家做了許多研究,每一個研究都顯示出不同的要素,但有一個要素是一直存在的,也就是孩子的「身高」,特別是在小男孩身上。

「身高」是一種遺傳因素,與爸媽身高密切的關聯性,如果爸媽都超高的,當然孩子也自然比較高。網上有許多有關於孩子身高計算公式,爸媽可以參考看看:

– 男孩的身高=(爸+媽+11)/ 2,再加或減7.5公分

– 女孩的身高=(爸+媽—11)/ 2,再加或減6公分

此外,營養也是非常重要的,這也是現在國中的孩子們,普遍都比以前爸媽那個年代的孩子高許多。因此,這裡的身高應該是說,在基因上預計可以有的高度,這一點還是要特別說明一下。

長大的不只是身高,更是對於自己的信心。換而言之,與其一直鼓勵孩子希望孩子有自信,不如注意孩子的身高,可能還更有效果。這或許也就是「高跟鞋」,爲什麼為持久不退流行的關鍵原因,彷彿多了那三寸的高度,就讓你更添加一抹自信的光芒。只是「長高」有些秘密跟我們想的不一樣,讓我們來偷偷地認識一下:

 

(一) 一覺到天亮……….這一個論點的爭議有點大,找不到證據支撐。
「睡得好,長得高」聽起來好像是老生常談,但真得有後面科學的依據。人體分泌「生長激素」的時間,大約出現在晚上十點至隔日清晨三點之間。也因此,早睡早起有規律的睡眠週期,生長激素能的製造才能夠穩定,自然也就比較容易長得高。對於大人熬夜也許是常態,但反正也長不高了,自然也就不在意,但對孩子則是大不相同,千萬不要帶著孩子一起熬夜,

(二) 不要吃零食
吃正餐,營養均衡,絕對是長高的關鍵,但是更重要的是「不要吃零食」。研究顯示,大量攝取含糖飲料,可能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。研究指出攝取75克的糖(一杯全糖珍珠奶茶),將會顯著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量。如果要讓孩子長得高,吃點心是可以的,但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吃零食,絕對不是一個好主意,爸媽可要千萬記得,家裡零食記得藏好,有空自己偷偷吃就可以了。

(三) 多多做運動
孩子每天至少需要六十分鐘的運動時間,以幫助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。動一動,不只是消耗孩子的體力,更重要是促進孩子的胃口,讓孩子可以多吃幾碗飯。此外,多多曬太陽,對於維生素D的獲取有關,更是促進肌肉及骨骼成長的重要因素。因此,在孩子下課、晚餐前,帶著孩子先在公園走一走、動一動,也是一個好習慣。

 

「身高」不只是客觀的數值,而是孩子主觀的自信。趁著孩子在三、四歲時,特別迫不及待想要長大,更是培養孩子可以「長高高」好習慣的關鍵期,千萬不要忽略了喔!

 

 

本文轉載親子天下嚴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