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最近走在台北的街頭,耶誕樹開始一一出現,特別是在夜裡更是顯得璀璨奪目。當然也有許多人在精緻裝扮的耶誕樹前輪流拍照,更多是帶著小孩子的爸媽。「節日」對於大人來說也許只是一個日子,但對於對於孩子們來說,卻是協助孩子擴張對於世界的了解。
我特別喜歡聽小孩子們之間的對話,孩子們有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,與成人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。在四歲時孩子們最常聊天的話題,也就是生日,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圍繞著生日發生。除了生日之外,孩子們最期待的節日也就是耶誕節。畢竟乖孩子會收到耶誕老公公的禮物,有誰不想要當「乖孩子」而收到禮物呢?相較於新年紅包,對於孩子來說還不如禮物來得實惠,這可能也是孩子更喜歡耶誕節的另一個原因。
「節日」是一種文化的產物,參與節日也讓孩子們彼此之間有共同的經驗,當然在一起才時才能有共同的話題。也因此,特別是在四、五歲階段,在家裏準備一棵「耶誕樹」,尺寸的大小並不重要,而是跟著孩子一起裝飾與佈置,透過自己動手可以讓記憶牢牢地印在孩子的腦海裡,即便是日後長大了也會是美好的回憶。在五歲的孩子們,特別喜歡比高低、大小,家裡耶誕樹的大小也常常彼此之間討論的話題。
至於「耶誕禮物」,有些家是放置在耶誕樹下,有些家是放在床頭的耶誕襪,甚至還有直接當面給。對於五歲以前喜歡幻想與童話的孩子們,甚至是有沒有看到「耶誕老人」,哪怕只是逛街時遠遠看到,也會讓讓孩子興奮不已,甚至急切的想要去幼兒園跟朋友們分享。你想想,只是花費少少的時間,幫孩子安排一些小小的節日,卻可以幫孩子準備好許多社交互動的話題,是不是很值得呢?
好好陪伴孩子過一個「聖誕節」,最重要的可能不是「禮物」本身,而是有三個好處:
(1) 生活經驗
不論是帶孩子去跟耶誕樹一起拍照,又或是在家裡裝飾耶誕樹,都是增加孩子的眼界。趁著小時候孩子對於世界充滿好奇,更是記憶力最活躍的時刻,幫孩子豐富好一些生活經驗,更是為日後的社交與作文準備出良好的材料。
(2) 練習分享
越來越多人在耶誕節會準備「交換禮物」的活動,通常是約定固定金額以內的禮物,然後同事們之間交換。有點像是抽獎一般,更有拆開禮物的驚喜感。帶著孩子去挑選禮物,然後幫孩子包裝好,再分享給自己朋友。四歲以前,孩子看到別人抽到自己的禮物,會非常很開心以為自己拿到禮物,但看到別人把禮物拿走時,有可能就會哭起來。
(3) 期待等待
對於小小孩,我更喜歡幫她們準備「耶誕襪」,讓孩子一起床就可以看到禮物,真的可以開心一整天。相反地,如果要事先放在耶誕樹下,那真的是考驗孩子的忍耐能力,對於五歲以前很難成功,即便是裝飾用的禮物,孩子也很可能會忍不住拆開來。爸媽可以準備每天抽一個小禮物的「玩具月曆」,讓孩子倒數三十天,直到耶誕節那一天。
至於世界上到底有沒有「聖誕老人」?我是不建議太早澆滅孩子的天真,等到七、八歲以後,孩子自然也就不會相信。所以,暫時不用打擊孩子的信念,而破壞想要當「乖小孩」的一種期待喔!
本文轉載親子天下嚴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