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學了,暑假結束了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 

暑假,對於每個孩子都是充滿回憶的,即便是多年過後還可以想起來,然而這美好的回憶,也需要爸媽精心安排來創造。放了一個暑假,爸媽反而沒有一絲輕鬆的感覺,反而更像是多了一個兼職,搞到身心俱疲。還好,小朋友們即將要開學了,爸媽終於也可以喘口氣了。

人們是一種「習慣的生物」,一件事情再複雜、再辛苦,只要習慣了也就順理成章,好像沒有什麼大不了。在長時間的放假生活下,要突然調整回「上學」的狀態,不要說小朋友很難適應,即便是換成大人也很難。想想看,如果你有機會兩個月帶薪休假,回職場的第一天,即便你在內心如何說服自己,但我想也很難立即進入狀況,而往往需要三、五天才能進入狀況。小朋友們可能要更長的時間,往往需要一、兩週時間,也因此爸媽要更有一些耐心。

特別是小小孩,好不容易長時間可以跟爸媽黏在一起,突然又要被分開,往往又會開始委屈地哭起來。原本上學都不會哭了,現在一聽到要去上學,可能又會小小的哭鬧,這時爸媽也不要太擔憂,這都是非常正常的情況。很多時候,孩子走到教室,看到朋友想起彼此間有趣的事情,馬上就會停止哭泣。這時就不要再無聊的詢問:「你有想媽媽嗎?」甚至是任何跟媽媽有關的議題,不然又會眼淚又會嘩啦啦的開始流。

開學前,請幫孩子做好一些預演,可以讓孩子可以更快的適應學校的生活喔!

 

(一) 調整作息
由於現在父母的上班時間,並不一定都是朝九晚五的規律。如果家裡和學校的作息時間差距很大,幫孩子調整作息時間也就很重要。千萬不要小看遲到對孩子的影響,感覺一大早也沒有什麼課,就只是孩子們彼此在玩鬧,但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的壓力。一來孩子可能會因為沒有共同話題,而更難融入團體;二來孩子的好朋友可能會因為沒有人陪,導致換一個朋友。這兩個都會造成孩子感到「壓力」,甚至可能會變得不喜歡學校。作息調整往往需要一週的時間,所以多給孩子一點時間,有時只是早到一個十分鐘,你就會發現孩子的表現漸漸變得不一樣。

(二) 熟悉學校
孩子的個性不同,對於開學也有不同的感受。對於比較靦腆、害羞的孩子,可能一陣子沒去學校就覺得擔憂。這時趁著學校開放的時候,帶著孩子去校園四處逛逛,喚醒一下孩子上學的記憶。有時孩子甚至會突然想到什麼事,而滔滔不絕地和你分享而說得不停,也可以讓我們更了解孩子在學校裡的生活。此外,熟悉學校不只是硬體上的環境,還要包含老師和同學,特別是如果有換班時,讓孩子事先記住老師和同學的名字,也可以有效降低孩子的抗拒心。這時找找看照片,問問孩子名字,最少讓孩子記得三個人名,最重要是知道如果碰到問題可以找誰幫忙,你不覺得很重要嗎?如果讀書了一年,連自己老師是誰都不知道,又如何會喜歡去上學呢?記得在孩子面前常提醒,通常只要一、兩週,孩子肯定可以記得牢牢的。

(三) 準備文具
開學季買文具,好像是大家都有的習慣,甚至現在都擴張到買3C電腦上面。對我來說,買文具除了實用性之外,更重要是背後的兩個意義:一是期待長大、二是與朋友分享。隨著孩子長大,可以使用不同的文具用品,去年還不能買的,今年可以買了,讓孩子一步一步的期待自己長大的感覺。二來每一支自己喜歡的筆、橡皮擦……的小東西,期待看到朋友時可以跟朋友分享,也多一個可以聊天的話題。當然,如果孩子已經是大班以上,就可以趁著這時候開始帶孩子整理書包,因為有心愛的物品,孩子在自己收拾書包,也就會更為賣力。

 

開學了,又是一個新的開始。在開學前幫孩子事前做好準備,也會讓孩子更快的融入學校生活。最後提醒一件事,開學對孩子一直都是又開心又緊張的情況,因此,在最前面的兩週時,千萬一定要準時接孩子,不要開學第一天就忘記接孩子。孩子看一個一個小朋友都被接走了,你想想會有多難過,隔天又如何能開心的去上學呢?只要堅持兩週的時間,等孩子完全適應後,你偶爾晚一點接孩子,孩子也能欣然接受,不是嗎?

 

 

本文轉載親子天下嚴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