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C對專注力的影響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 

人手一台「智慧型手機」,讓我們的生活變得便利,生活裡的大事小事都可以它來解決。不論是工作上的事物聯絡,吃飯時的訂餐或叫外賣,甚至連買東西都可以用它付帳……,真得是只要一機在手,萬事皆能搞定。在現在人焦慮的調查中,「忘記帶手機」這件事的壓力值,已經超過「忘記帶錢包」了。從此,我們也可以了解3C產品在我們生活中,已經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。

其實,不只是大人熱愛3C,小小孩們也不遑多讓。只要你去餐廳用餐,鐵定可以看到每一個小小孩,面前一定都是一台台大大小小不同的3C,讓他們目不轉睛地盯著看著,只為了讓他們可以乖乖坐在那裡,不是嗎?我們不能否認,這些3C產品真得很方便,但你知道嗎?在美國矽谷的幼兒園,卻是推廣著完全不使用3C產品,這又是什麼原因呢?

讓我們從孩子的發展歷程來了解,3C對專注力的影響:

 

(一)對人有興趣:

孩子在兩歲之前,最重要專注力是「參與性注意力」,也就是對「人」有興趣。因為喜歡爸媽,所以只要爸媽一叫他,就會立即轉身看著爸媽,並期待會有什麼好事情發生。這樣的連結,讓孩子跟「人」產生興趣,等到上學時才會喜歡聽老師教,愛跟朋友玩。相反地,如果孩子的「參與性注意力」連結在「手機」上,即便孩子可以在螢幕上學習,但是「人」要教他時卻沒有反應,你覺得問題大不大呢?

(二)睡眠的週期:

你有沒有因為無聊、沒事做,所以感覺昏昏欲睡。相反地,過度的感覺刺激會導致大腦持續亢奮,即便是身體已經很疲累,但是卻怎麼也睡不著。在玩手機、看視頻…..時,大腦被動獲得大量的「視覺刺激」,即便身體是躺在床上,大腦卻是正在奔跑,你覺得孩子如何能睡得著。此外,大腦的睡眠週期控制,並非是「時間」,而是「陽光」中的紫外線。研究顯示手機的藍光,只要在睡前看十五分鐘,可能導致睡眠延後一小時。如果上學時孩子都一直昏昏欲睡,又如何可以在上課時注意老師說的內容呢?

(三)快速的成就:

小小孩喜歡經常出現,而重複的事物,即便已經看了十遍,還想要再看第十一遍。這個特質讓孩子可以反覆練習,熟悉自己的身體操作,直到獲得成功為止。只要多做幾次,也就會做得越來越好,從這樣的過程中,孩子學會了耐心和等待,這也就是最基礎的「持續性注意力」。相反地,APP的設計最重要是「好上手」,不需要學習就可以用,讓孩子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獲得成就,讓孩子們可以在最短的上手。加上有一大堆的APP可以跳來跳去的玩,無意間卻破壞孩子的最需要培養的「練習與成就的連結」。等到上學時,一聽到要練習就興趣缺缺,當然很難獲得好成績。

(四)錯誤專注力:

用生氣來專心?當我們努力而成功時,大腦內會分泌「多巴胺」來獎勵我們,當然也能越來越專心的學習。然而,提升專注力還有另一個「正甲腎上腺素」,也就是緊張或生氣的時候分泌的。當你給孩子玩暴力性的電玩,透過誘發情緒壓力,確實也可以讓孩子變得超專心,讓孩子用「生氣」來專心。結果就導致如果你不兇他,孩子就不會專心,到時又會擔心孩子為什麼對於學習那樣「被動」,其實是我們不小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。寫作業老是需要人罵,不然也就拖拖拉拉的,又如何稱得上專心呢?

 

3C產品是社會進步的歷程,並不是毒蛇猛獸,因此不需要完全禁止使用,只要了解利弊得失。透過電子媒體的教學,更容易讓孩子們理解,也讓孩子更有興趣。給孩子使用3C產品時,要有明確的規範與限制,而不是放任孩子隨時想玩都可以。這裡建議使用「333原則」:

。 3歲以前零接觸

。 一次不超過30分鐘

。 一天螢幕的接觸時間小於3小時。

孩子不是縮小版的大人,特別是孩子的大腦發展尚未成熟時,更需要爸媽的協助才能發展出良好的專注力喔!

 

 

本文轉載信誼基金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