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不是被搶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  分享是一種美德,但不是被迫的。

小小孩一開始都非常大方,所有的東西都願意分享,真的是超級可愛的。但是,到了兩三歲時孩子卻變得很小氣,什麼東西都不願意分享。這並非是孩子變得不聽話,而是開始了解物品的「所有權」,也因此開始會保護自己的物品。爸媽們不需要緊張,這是一個發展的過渡階段。

分享是一種互利的過程,今天我有你沒有,我就分享給你。等到下一次,如果我沒有時,別人才會分給我們。我們就是基於這樣的原則,所以開始學會分享。對於四歲以前,孩子只活在當下,就連要等待到明天都等不住,更何況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拿到,當然也就不會願意分享。要讓孩子養成分享的習慣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日常生活開始,不論是水果或零食留一些給別人吃,就是最好的培養。

但請記住,不要一開始就拿孩子最喜歡的玩具來分享,鐵定是一場災難,而不是練習。請不要孩子不願意分享而處罰孩子,分享是必須要有前提的,那就是互利互惠。想想看,如果對方也不願意分享,那時強迫分享就是被搶。如果你每天都被搶,你會變得更大方的分享,還是更小心謹慎地保護東西呢?

如果要讓孩子學會分,我們可以用三個方法來引導孩子:

一、多的東西開始:

多少是一個相對的概念,如果孩子可以數到十,那十一個就是多。在分享的時候,請從多的東西開始分享,比較容易成功,孩子也不過度在意。就像你有一顆蘋果和一串葡萄,要分享給別人幾顆葡萄,當然也就不會太在意,畢竟給了以後自己還是擁有一大堆,不是嗎?分享就必須要從多的事物開始喔!

二、寶貝分成兩種:

孩子都有心愛的東西,很想要跟別人分享擁有的喜悅,但卻又擔心自己東西被弄壞,所以常常心就會懸在那裡。這時最好的方式,就是引導孩子將寶貝分成兩種,一種是自己獨享的;一種是可以分享的。一開始需要爸媽協助幫忙分類,漸漸孩子就會掌握到規律,也就能克服這個小問題。

三、改善互動經驗:

不願意分享的原因,有時是互動經驗不佳,別人都不肯借他。但有時卻不能怪別人,特別是如果孩子不擅長愛惜物品。別人借他的東西,不是弄不見,就是被弄壞,當然別人也就不願意借他東西。因為互利互惠上出現困難,當然也就無法理解分享的好處。這時,最重要的不是讓孩子學會分享,而是學會保護、愛惜物品。這裡有一個小方式,就是拿媽媽喜歡的東西給孩子,讓孩子練習保管一天,晚上再還給媽媽。透過練習孩子才能學會如何保護東西喔!

        分享不是被搶,就是有互惠才是分享喔!過早要求小小孩分享,孩子學會的不是美德,而是焦慮。就讓我們了解孩子們的特質,適時地引導孩子喔!

 

本文轉載自親子天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