適當的運動習慣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 

孩子總是有滿滿精力喜歡這邊動那邊跳,這不僅只是孩子喜歡玩,更是幫孩子在學習上做更好的準備。這聽起來好像很矛盾,但我們其實是在運動中,培養出良好的「學習技巧」才能應付國小時的學業學習。讓我們來重新認識運動的重要性。

運動不只是消耗孩子的體能,多運動對於孩子的身體健康,也有很大的好處。此外,運動可以增加新陳代謝的速度,對於大腦也有很大的好處。在四歲以上,孩子需要有一個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時間,才能維持孩子的身心健康。此外,透過運動需要對抗、合作、競賽…..等多樣不同的形式,同時也促進孩子在社會規範的發展,有助於孩子人格發展的形成。

幫孩子從小培養運動的習慣,這樣長大也才不會一直宅在家裡,到時候又擔心孩子會沈迷手機。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出發,找出運動習慣的重要性:

 

(一) 端正孩子的體態
孩子老是低頭駝背、坐著歪七扭八、站著三七步…..,讓爸媽看得超不順眼,忍不住想要念他幾句。這很可能是孩子的軀幹的肌肉耐力不佳,導致無法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。與爸媽想像的不同,這些孩子不一定很文靜,因為他們的四肢力量可能很好,甚至每天動跑不停,因此反而很容易被誤會。在肌肉力量的練習上,並不是一口氣做很多,想要練到耐力,可以試試分三次做練習,而且每次都再多做五次,逐漸訓練到肌肉耐力。例如:雙手高舉,第一次二十下、第二次二十五下、第三次三十下。

(二) 提升挫折忍受度
孩子老是輸不起,一失敗就不願意玩,最好的練習並不是桌遊,而是體育競賽。不論是跑第一名或最後一名,只要能完成比賽都值得被尊重。雖然知道自己不會贏,但是依然可以堅持完成,這樣的「體育家精神」不也就是挫折忍受度嗎?運動技巧是最明顯的,只要有練習就會進步,今天只能跳繩三下,明天可以跳十下,更容易讓孩子理解需要忍耐當下不會的「無力感」,只要堅持就會獲得成就感。其實,這樣的過程,也就幫孩子對於挫折忍受度打下基礎。

(三) 幫大腦重新開機
看書看到頭痛、算數學算到當機…..,這並不是孩子不認真,而是當資訊超過孩子大腦負擔,而出現資訊塞車的情況。這時不論你在說什麼,因為大腦處於塞車狀態,也無法輸入孩子的大腦中。這時可以讓孩子去動一動,在運動大腦與思考大腦位於不同的大腦區域,進而達到釋放壓力讓大腦重新開機。相信你一定有這應的經驗,在慢跑時雙腳好像是自動的,不需要思考也可以快步的往前行。這樣自動化的過程,同時也釋放情緒與壓力,這也是為何孩子會喜歡跑來跑去的原因之一。

 

對於孩子而言,運動不只是消耗體力,更對於體態、情緒、社交、學習都有關聯性。因此,爸媽記得從小幫孩子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,才能培養出一個健康又樂觀的孩子喔!

 

 

本文轉載康軒初階學習雜誌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