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緒容易低落的孩子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 

孩子經常表現出悶悶不樂,對於課堂不感興趣,就連遊戲也提不起興趣,也不願意與人交談。很容易莫名其妙地哭泣,也比較容易亂發脾氣,真得讓爸媽與老師都很擔心,孩子會不會是「憂鬱症」呢? 究竟要怎麼做比較好呢?

情緒容易低弱,並不是因為孩子懶惰、愛哭、鬧脾氣,而是與「自尊」有關。高自尊的人,常常神采奕奕,好像天下無敵一樣,有無窮無盡的體力。低自尊的人,常常無精打采,好像天塌下來一樣,總是愁眉苦臉的。美國心理之父 威廉.詹姆斯所提出的「自尊公式」:自尊=成就 / 自我期望

推論兩種導致「自尊」低落的原因。一種是孩子客觀能力,無法獲得成就感;另一種是過度與他人比較,但比不上別人。都結果導致,過度貶低對於自己的評價,最後變得缺乏動機,凡事都提不起興趣來。這時,孩子需要的不是「鴕鳥式」的鼓勵,而是積極地培養孩子的「真實能力」,也才能讓孩子找回樂趣。

而在協助之前,首先要分辨孩子情緒低落是「突發性」或「經常性」。

「突發性」是孩子原本是非常活潑,突然變得悶悶不樂。這常在三、四年級的小女生出現,通常是因為在小團體中,覺得受到朋友的忽視,而引發的情緒反應。這時,爸媽不需要過度緊張,而是觀察兩週,給孩子調適的時間,讓孩子練習自己克服。但是,如果超過一個月,依然還是悶悶不樂的,就必須要注意,並且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 。

「經常性」是孩子從小就比較內向,一直想法比較悲觀,所以心情常常不好。這就必須要請父母多加留意,建議可以使用三個方式來協助孩子。

 

(一) 給予安全
「安全感」是孩子們最需要的,就是因為覺得安全,孩子才會有動機四處探索,克服困難。當我們與孩子對話時,有時不自覺的會用高壓、威脅的方式,例如:「再不聽話,就把你丟掉…」或「你不乖,我就不愛你…」。但是千萬不要變成口頭禪,不然反而會讓孩子感到恐懼或內疚,當然也就開心不起來。孩子需要的是父母「無條件的愛」,這樣的安全感,也就是孩子能勇敢面對挑戰的關鍵。

(二) 培養興趣
多給孩子一些鼓勵,並沒有多大的幫助。不會因為你多說好話,孩子就變得有自信,我們要做的是幫孩子找出「長處」,讓孩子發掘到自己的「優點」。幫孩子準備一個獨特的「嗜好」,帶著孩子多多練習,從中獲得「成就感」。讓孩子找出也是有比別人厲害的地方,自然也就會有動機,才能承受在「部分」輸別人的挫折感。

(三) 減少比較
孩子悶悶不樂,還有一個原因是「孩子什麼都愛比較」。因為,比較而衍生出來的忌妒,讓孩子難以釋懷,而導致心情低落。盡量減少使用「比較的方式」來衡量孩子的表現,例如:「你看姊姊就是長得比較高…」,這些都會增加孩子之間的競爭,當然也就會更容易感到失望。同年齡的孩子在一起,難免也就會比來比去,可以幫孩子安排「異齡團體」,也就能減少孩子的壓力,讓孩子更容易溶入團體活動當中。

 

孩子需要的不是「強迫」,壓力只會感到更孤獨;孩子需要的不是「鼓勵」,讚美只會變得更依賴。孩子需要的是「成功」,運用我們的智慧協助孩子,找到孩子有成就感的事物,才能讓孩子真正地找回快樂。

 

 

本文轉載康軒初階學習雜誌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