寵溺與尊重之間的拔河賽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 

有時候親子社團的一則po文就能引起父母間的大戰,同一個家庭的孩子特質都會不一樣,更何況是家長的觀念? 寵溺跟尊重有時候只有一線之隔,界線該如何設定? 父母又應該如何拿捏呢?

人類相對於其他的生物,有一個最明顯的不同,也就是有一個特別長的「童年」。想像看小貓、小狗等等,往往出生不到多久就可以自由自在地跑來跑去,但是家裡的寶貝卻要等到出生一年之後才能做到,真的很難想像。但也不用那麼的擔心,因為我們的寶貝天生配備一個超強武器,也就是「微笑」。小嬰兒微笑總是有無比的魔力,讓爸媽忍不住的想要抱起孩子,好好的疼愛他。

疼愛孩子是人們的天性,這並不是不好的事情,但是如果太過於疼愛孩子,可能就會有副作用出現。就像「甜點」是那樣的迷人,即便是已經吃飽了,還是想要再吃上一兩口才會心滿意足。但是吃太多的「甜點」,不只導致體重過重,甚至會引發代謝疾患的出現,不是嗎?疼愛孩子也是一樣的,一定要有一個界線,不是用「尊重」這兩個字來掩飾我們的「溺愛」。

「尊重」孩子是正確的,但並不是百分之百的「順從」,不然到底你是爸媽? 還是孩子呢? 家裡的大事小事都讓孩子做決定,那不是尊重孩子,而是挖洞給孩子跳。孩子畢竟是孩子,沒有分辨是非對錯的能力,只是單純地想嘗試看看,卻往往無法預測可能導致的後果。想想看,如果一個四歲的孩子想要開車,你會真的會讓孩子坐在「駕駛座」上嗎? 愛孩子,不是順從孩子的所有願望,而是引導孩子學會正確的事情,不是嗎?

在寵溺與尊重之間的拔河賽,我們可以注意三個重點﹔

 

(一) 都買給你
因為陪伴孩子的時間短,爸媽出差回來通常都會買一些「小禮物」,希望看到孩子開心的笑容。這是人之常情,所以不用太擔心,但是請記得一件事情,如果你每週都買,那可能就是一個問題。當孩子迷戀於「物質」上的滿足,甚至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,反而更難從「成就感」中獲得滿足,導致日後很難對於學習有正向的動機。因此,不是因為孩子喜歡就買給孩子,即便是你的經濟許可,也必須和孩子有所堅持。

(二) 自己動手
幫孩子做完所有的大小事情,那麼孩子需要的不是爸媽,而是一個外傭。孩子比我們想像的還想要「自己做」,透過可以和爸媽做一樣的事情,從中獲得「成就感」。大事,孩子做不到;小事,爸媽都做完,剩下來的當然只有無聊了,不是嗎? 尊重孩子的想法,不是做半套,如果孩子很會想,但是用手做卻什麼都做不到,你覺得孩子會比較開心? 還是不開心呢? 帶著孩子先從生活自理開始練習,不論是丟垃圾、自己穿衣服、收碗筷……,讓孩子成為家裡的小幫手。

(三) 學會感謝
生活是互相尊重,而不是單方面的付出。當我們一直強調尊重孩子時,有沒有教導孩子尊重別人? 讓孩子學會「感謝」,特別是在這個分工超細的時代,想想看如果不是7-11有人願意上大夜班,你熬夜肚子餓了可就沒東西吃。我們生活的便利,其實都是來自於別人的付出。「感謝」是很難解釋的,但是要做到卻很簡單,也就是培養孩子說﹔「謝謝」。兒童早期的生活經驗,會深深影響到人的一生,不要讓孩子變得目中無人,學會「感恩」是最重要的關鍵。

 

帶孩子不是無條件的付出,而是運用智慧來引導。不要用「尊重」來掩飾我們的「溺愛」,教導孩子「分辨是非」才是爸媽最重要的工作喔!

 

 

本文轉載統一基金會好鄰居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