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比看誰厲害?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 

「存錢」是一個好習慣,在小時候透過「撲滿」來讓孩子學習。其實,「撲滿」不只是把錢存起來,放在罐子裡面而已,而是有另一個重要的意義。不要每一次拿到十元就去買糖果,而是像集點卡一樣存到一定的數量,才去買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。藉由這樣的過程來幫助孩子培養出「獎賞延遲」的能力,比起你去滿足孩子所有的願望還要更重要,不是嗎?

「競賽」可以促進動機,比比看誰的錢存的最多,往往也是吸引孩子目光的一個方式。特別是孩子們都喜歡比來比去,一下比長的高、一下比跑得快、一下比吃得多,反正什麼事情都可以拿來比。有時甚至自己比不贏別人,連自己的爸爸媽媽都拿出來比較也是常常看到的。在故事孩子們想要比比看「誰存的比較多」,也是同樣的道理,只是小朋友很容易受到外觀大小的影響,直覺認定誰多誰少,甚至有的孩子可能還沒有等到結果,就自認是輸家了,這是缺少自信心的原因?還是有其他的因素造成。

讓我們從年齡與認知,兩個層面來仔細說明:

從年齡來說,小小孩的世界是黑白分明的「二分法」,好的、棒的、多的、大的都是在一起,相反的都是不好的。也因此,孩子這時無不期望自己可以快快長大,因為希望自己是最棒的。對小小孩來說,輸贏的不僅僅是一場比賽,而是自己的一輩子,因此在快要輸時會出現逃避行為。這好發在四歲左右,因為孩子的自信心才剛剛發展,尚沒有到穩定的程度。對於比較小的孩子,如果在比賽中間輸掉時,最簡單的方式幫他找出哪裡最厲害,例如: 「撲滿最漂亮」或「樂樂,你的撲滿最重」,只要換一句話說,就可以讓孩子開心起來,反而比安慰孩子和說大道理來的更重要。請不要忽略了「數落」對於孩子的傷害,雖然你覺得是在教孩子,但對於孩子卻是難以承受的痛。

從認知發展來看,心理學家對於兒童的認知研究中發現,四歲以前的孩子尚未有「體積」的概念,只在意「高度」。將一樣的飲料放進不同的杯子內,孩子往往會選擇比較細長的杯子,而不願意拿寬口的杯子。因為看起來越瘦越長的杯子,飲料看起來就比較多,所以往往對孩子更有魅力,這個情況大約要到五歲才會漸漸改變。五歲時孩子開始脫離想像,對於科學現象特別有興趣,喜歡找出事物背後的原因,這時可以多玩一些小小的科學實驗增加孩子的知識也會有所幫助。

不要覺得孩子是輸不起或是愛鬧脾氣,長大是需要一些時間的。每一個人都不喜歡失敗,畢竟那會讓我們感到「失落」,而難過的留下眼淚。這時最需要的不是安慰,更也不是數落,而是讓孩子知道「方法」才可以在下一次贏回來。

有再挑戰一次而成功的經驗,孩子才會越來越有自信,可以面對未知的挑戰。

 

 

本文轉載親子天下嚴選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