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孩子長大的速度比我們想像的更快,似乎轉眼間就不再需要爸媽的時時呵護。雖然我們給予孩子的很多,但是現在孩子對於爸媽的面孔,卻是越來越模糊,並不是孩子不愛爸爸、不愛媽咪,而是現在生活環境的改變所導致的。
(一) 爸媽工作忙碌:
工作是否有效率,往往是一個人工作能力的指標,特別是在台灣的職場中,一個人要具備兩種以上能力應該是基本配備。工作時一個人當兩個人用,每天忙碌不停好像才是認真。即便是回到家裡,你要不是累到掛在沙發上,要不就是依然拿著手機處理公事,即使待在家裡,臉也有一半被手機遮住,孩子又如何能熟悉呢?不論在忙碌,每最少花個十五分鐘和孩子面對面的聊聊天,是非常重要的。
(二) 孩子佔領電視:
客廳是一家人聚會的地方,忙碌過後放鬆心情,大家一起看電視、電影輕鬆一下。現在電視是孩子的「卡通」播放器,只要孩子在家,肯定是放著卡通頻道。凡而是爸媽要看電視,還要等孩子睡著以後,自己才能偷看。但我們忽略了,卡通並沒有什麼表情,更多是運用誇張的動作與聲音,導致孩子不習慣去注意「表情」,又如何可以記得爸媽的面容呢?不要讓孩子一直看卡通節目,偶爾也要和孩子「搶電視」,看一下連續劇也是有幫助的喔!
(三) 職業分化太細:
工作是人的另一種面孔,也是孩子認人的另一種方式,我的媽媽是護士、我爸爸是警察……..之類。這樣在畫圖時,只要畫出一個「工具」,例如:紅色的十字架,也就能象徵性的表達出護士、醫療的概念。過去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,經常是看著爸媽工作,甚至需要在一旁幫忙,自然也留下深刻的印象。相反地,現在工作種類的分工太細了,就連要和大人解釋都很困難,更難讓孩子理解。連聽都聽不懂了,孩子又如何可以記住,當然也就更困惑。不只是放假時候陪孩子,而是要讓孩子知道你在哪裡上班?在做什麼?
想想看,如果孩子連爸媽那麼熟悉的臉蛋都記不得,肯定也不記得別人的臉孔,又如何能感受到別人的喜怒哀樂,當然也就顯得比較「自我為中心」都不會幫別人想,甚至導致人際互動技巧不成熟。兒童繪畫是了解孩子的一扇窗,孩子會將他在意的部分畫得特別的大,描繪的更加詳細,也因此,爸媽可不能不重視這樣的「小細節」,覺得孩子只是不想畫或畫不好而已,其實也有可能是孩子根本沒注意別人的「臉」,只是一直在看手腳動作喔!
讓我們拿出畫筆和圖畫紙,再準備好一面鏡子,帶著孩子一起畫一張自己與孩子的「自畫像」。不要只是隨便的塗上點個點當眼睛,更重要的是多看看孩子,也讓孩子多看看你喔!
本文轉載親子天下嚴選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