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公德心的發展建立在同理心上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 

樂樂因為發現寄居蟹沒有貝殼,只能用垃圾當房子,真的是太可憐了。因為有「同理心」才能理解寄居蟹的痛苦,也才會把自己好不容易撿到的貝殼放回海邊。讓孩子體會到不要亂丟垃圾的重要性,其實也就是最好的「公德心」的教育。

當孩子四歲以後,開始注意別人有別的想法的能力變得較為明顯,加上開始進入群體生活。這時候,孩子開始可以學習「察覺他人的需求」和「遵守社會規則」 ,這也就是「公德心」的基礎。等五歲左右,隨著「同理心」的萌芽,孩子也就更能理解他人,並且顧及他人的感受而漸漸學會自律。這是一個逐步發展階段,因此爸媽在引導孩子時要循序漸進,不用超之過急喔!

「公德心」的範圍很廣,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說引導:愛惜公物、環境整潔、珍惜用水、環保意識……等。因此,不只是要孩子照顧好自己的物品,也要珍惜和愛護大家共同擁有的事物,當然也包含我們大家共同生活的地球。但是要從自身開始慢慢向外擴展,而不要突然一步的跨得太遠。此外,我們可以用三種方式來促進孩子「公德心」發展:

 

(一) 告知期許
在五歲以前的孩子,因為不具備「辨別對錯」的能力,因此最重要是依賴父母的示範。例如:出遊時製造的垃圾會打包帶回家、看到路邊垃圾會隨手撿起…….等,孩子透過眼睛看到動作做出模仿與學習。當然孩子還是很容易不小心出錯,這時爸媽需要的不只是指責,更要明確說出「期許」,孩子才能記得下一次要如何做喔!

(二) 角色轉換
公德心的關鍵是不冒犯別人,不要因為自己的方便,而導致他人的困擾。因此,孩子能不能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,也就是重要的關鍵。對於五歲以前的孩子,我們可以運用扮家家酒的遊戲,讓孩子嘗試扮演不同的「角色」;對於五歲以後的孩子,則可以在跟孩子說繪本故事時,讓孩子猜一猜故事人物可能會作出的決定。這也都是幫孩子出培養「為別人思考」的好方式。

(三) 大家一起
當孩子五、六歲時,特別希望可以跟別人一樣,如果大家的衣服都有佩佩豬,他一定也會吵著要一件。對於跟別人不一樣,對於孩子是一種壓力,所以不要小看「同儕」的影響。如果孩子的朋友都會收拾書包,孩子一定也會自己保持整潔,因此爸媽可以適當安排邀請孩子的朋友到家裡來,帶入一些餐桌禮節、社交禮貌…….等,讓孩子看到正向的示範會有神奇的效果喔!

 

「公德心」的發展,並不適合孩子講道理,也不是強硬的規定或處罰,而是建立在孩子的「同理心」上。當孩子可以在意他人,甚至延伸到是小動物、小生命後,孩子自然也學會愛惜生命和保護環境了。

 

 

本文轉載親子天下嚴選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