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家線上學習~大家還好嗎?

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
 

「遠端學習」並不新鮮,其實早在十多年前就開始。當年我上政大MBA學分班,有1/2的課程在家裡的電腦前。遠端學習的優勢是不受時間與地點的限制,但是沒有人可以討論,學習起來還是有點怪怪的……..。

由於雙北市的疫情突然爆發,學校也反應很快的立即「停課」,說真的讓大家都有點措手不及。記得停課的前一天,媽媽突然打電話給我說:「停課了,我現在要去學校接小孩,你把電腦帶回來……」,都還沒有等我回話,她就已經掛掉電話。當天晚上我就背著兩台「筆記型電腦」回家,還外加我自己的 iPad。

第一週的「線上課程」,真的是很考驗「爸媽的學習」能力。一下網路斷線、一下登錄網站A、一下要開起網站B…….,甚至連等下要做什麼孩子都一問三不知,所以爸媽們只好不停的在 line 中自己組織訊息才搞得清楚狀況。如果你和我一樣,家裡有兩個以上的孩子,那狀況可就是更加的混亂。

孩子們的適應能力,真的是非常的快速,短短的一週後孩子基本上也就上手了,不論是自己登錄帳號,還是如何加入Google Meet都非常上手。當然跟孩子的年齡也是有關,畢竟兩姐妹都已經三年級以上。只是家庭作業真的還是需要家長盯緊,不然孩子會覺得有交,常常就是應付了事,這真的是比較頭痛的地方。

「停課不停學」重點不是「線上課程」,而是「阻斷傳染」。因此,爸媽不要過度強求上課效果,畢竟老師不是Youtube網紅。老師更擅長在班上觀察孩子,了解孩子到底有沒有聽懂,但這些都無法透過「視訊」來察覺,不是嗎?爸媽可以善用網路資源,找出與課程有關的影片,其實會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效果。當然如果孩子喜歡閱讀,那麼更可以用課外讀物來引導孩子,你將會驚訝孩子們的能力,畢竟無聊才是孩子最害怕的事情。

其實,「線上課程」更重要的角色是「參與」。當孩子一個人無聊的待在家裡,可以大家約定一個時間,一起透過螢幕的聚在一起。一來讓孩子覺得自己有一個歸屬感,二來可以幫助孩子維持正常的生活週期。或許這兩件事情,遠比孩子有沒有認真學習來的更重要,不是嗎?

疫情與其他的天災不同。當人們遭遇到颱風、地震、火災的重大災後時,往往更能促進彼此的團結。但在疫情之下,我們更容易懷疑旁人是不是帶原者,而撕裂社會的團結。因為有一種「不安全感」一直懸盪在心頭,也讓我們的情緒更容易起伏。因此,我們也更需要彼此的關懷,才能渡過這一次的難關。

「社交隔離」遠比我們想像中的難受。孩子上課除了學習,更重要的是和朋友們打聲招呼,那種有人在心理上惦記著我的感覺,會有一種暖流湧上心頭,令孩子感覺微笑與開心喔。

 

 

本文轉載親子天下嚴選